云林路断信溪声,天柱峰前落照明。
刁斗响山泉尽沸,旌旗渡谷鸟还惊。
却怜细柳营中骑,亦向莲花社里行。
无著天亲那可见,独令摩诘坐含情。
云林路断信溪声,天柱峰前落照明。
刁斗响山泉尽沸,旌旗渡谷鸟还惊。
却怜细柳营中骑,亦向莲花社里行。
无著天亲那可见,独令摩诘坐含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交融。
首联“云林路断信溪声,天柱峰前落照明”,以“云林”、“信溪声”、“天柱峰”、“落照明”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了一个幽深的山林,听到了溪水潺潺的声音,眼前是巍峨的天柱峰,峰顶似乎有光线落下,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神秘感的氛围。
颔联“刁斗响山泉尽沸,旌旗渡谷鸟还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山间传来刁斗(古代军队中用于报时和警戒的器具)的声响,仿佛整个山泉都被这声音激起了沸腾的波澜。而当旌旗(古代军队中的旗帜)穿越山谷时,连飞鸟也被惊动,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军队行进时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共存。
颈联“却怜细柳营中骑,亦向莲花社里行”,将视角转向了历史与文化。这里可能暗喻了某种军事行动或历史事件,细柳营象征着军队驻扎之地,而莲花社则可能代表了某种宗教或文化组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岁月中英雄豪杰及文化传承的怀念与敬仰。
尾联“无著天亲那可见,独令摩诘坐含情”,引用了佛教中的“无著”与“天亲”两位菩萨的名字,以及唐代著名画家王维(字摩诘)的故事,表达了对无法触及的神圣与美好的向往,以及对艺术与宗教之间深刻联系的感慨。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文化和精神追求的深深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宗教及艺术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去年今日好,在家作重阳。
佳菊嗅金蕊,浊酒篘琼浆。
妇子相提携,江皋步晚凉。
颇思一远眺,平原欠崇冈。
今年九日恶,踆踆走路傍。
即无新酿白,岂有半开黄。
老妇与弱子,千里遥相望。
登临眼虽饱,四顾断人肠。
自怜如浮云,天风久飘扬。
世间功名梦,一枕犹未偿。
而此蒲柳年,糊口落四方。
五斗计何拙,饥乌谋稻粱。
况复事尘土,险艰皆备尝。
家有二顷田,可耕亦可桑。
赋租愿少镌,翩然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