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屯女儿年十八,六幅红裙脚不袜。
面上脂铅随手抹,白合山丹满头插。
见客含羞娇不语,走入柴门掩门处。
隔墙却问官何来,阿爷便归官且住。
解鞍系马堂前树,我向厨中泡茶去。
西屯女儿年十八,六幅红裙脚不袜。
面上脂铅随手抹,白合山丹满头插。
见客含羞娇不语,走入柴门掩门处。
隔墙却问官何来,阿爷便归官且住。
解鞍系马堂前树,我向厨中泡茶去。
这首明代诗人郭登的《西屯女》描绘了一位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诗中描述了少女十八岁的年纪,身着艳丽的六幅红裙,脚下并未穿袜,显得活泼而不失天真。她的妆容随意,面上脂粉涂抹,头上插满了白色的百合和红色的山丹,显示出她的自然美和对美的追求。
在见到陌生人时,她含羞带怯,默不作声,只是悄悄走进柴门并轻轻掩门,展现出少女的羞涩与矜持。隔着墙,她好奇地询问来访的官员是谁,还邀请他暂且停留,体现出她的热情好客和家常气息。
最后,她体贴地为客人解下马鞍,将马匹系在堂前树上,自己则走向厨房准备泡茶,流露出农家女子的勤劳和待人周到。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西屯少女的纯真、娇羞和质朴之美。
爱琴爱酒爱诗客,多贱多穷多苦辛。
中散步兵终不贵,孟郊张籍过于贫。
一之已叹关于命,三者何堪并在身。
只合飘零随草木,谁教凌厉出风尘。
荣名厚禄二千石,乐饮闲游三十春。
何得无厌时咄咄,犹言薄命不如人。
离筵莫怆且同欢,共贺新恩拜旧官。
屈就商山伴麋鹿,好归芸阁狎鹓鸾。
落星石上苍苔古,画鹤厅前白露寒。
老监姓名应在壁,相思试为拂尘看。
都子新歌有性灵,一声格转已堪听。
更听唱到嫦娥字,犹有樊家旧典刑。
三百六旬今夜尽,六十四年明日催。
不用叹身随日老,亦须知寿逐年来。
加添雪兴凭毡帐,消杀春愁付酒杯。
唯恨诗成君去后,红笺纸卷为谁开。
檐前微雨歇,池上凉风起。
桥竹碧鲜鲜,岸移莎靡靡。
苍然古苔石,清浅平流水。
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
双僮侍坐卧。
一杖扶行止。
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
市朝心已矣!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
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
妆阁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
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
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
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