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南北拥雄师,何事流连种柳时。
千载可人王处仲,平生抱愧慕容垂。
功存晋室终遗臭,音似司空但恨雌。
不定关中成铸错,死前九锡欲奚为。
横行南北拥雄师,何事流连种柳时。
千载可人王处仲,平生抱愧慕容垂。
功存晋室终遗臭,音似司空但恨雌。
不定关中成铸错,死前九锡欲奚为。
这首诗《桓司马》是清代诗人牛焘对历史人物桓温的评价与感慨。诗中以“横行南北拥雄师”开篇,描绘了桓温在南北战场上的赫赫战功,展现了其军事才能和威猛形象。然而,紧接着的“何事流连种柳时”一句,却将笔锋一转,提出了疑问,暗示了桓温在权力与个人情感之间犹豫不决的行为,尤其是他种柳这一细节,常被解读为对权力的留恋或对自然的向往。
“千载可人王处仲,平生抱愧慕容垂”两句,将桓温与历史上的其他两位人物——王处仲和慕容垂相比较,表达了对桓温复杂性格的评价。王处仲可能象征着桓温内心深处的理想人格,而慕容垂则可能代表了桓温未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或遗憾。这反映出诗人对桓温既有肯定也有批评的态度。
“功存晋室终遗臭,音似司空但恨雌”进一步探讨了桓温的历史地位与个人品质。诗中认为桓温虽有功于晋室,但最终留下了恶名,这与他未能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有关。同时,“音似司空但恨雌”一句,可能暗指桓温在处理政治事务时过于软弱或妥协,如同女性一般,这表达了诗人对桓温在关键时刻缺乏决断力的遗憾。
最后,“不定关中成铸错,死前九锡欲奚为”总结了桓温一生的决策与结局。这里的“不定关中”可能是指桓温在关中的政策或行动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被视为错误。而“死前九锡欲奚为”则反映了桓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渴望获得尊荣与权力,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贪婪或不满足的象征。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桓温复杂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评价。
紫薇花露,潇洒作凉云,点商勾羽。
字字飞仙,下笔一帘风雨。江亭月观今如许。
叹飘零、墨香千古。夕阳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
甚两两、凌风驾虎。恁天孙标致,月娥眉妩。
一笑生春,那学世间儿女。
笔床砚滴曾窥处,有西山、青眼如故。
素笺寄与,玉箫声彻,凤鸣鸾舞。
亮节金坚气玉温,入登廊庙出藩垣。
谈经每尽先儒意,议政居多长者言。
恩恤疲羸蠲重赋,礼加耆耄屈常尊。
白头但祝公归早,南陌东陂并短辕。
月里一枝桂,不付等閒人。
昔年霄汉,闻道争者尽输君。
衣袖天香犹在,风度仙清难老,冰雪莹无尘。
赋才三十倍,论寿八千春。夏庭芝,周室凤,舜郊麟。
岂如今日称瑞,皇国再生申。
聊借济时霖雨,来种重湖桃李,和气一番新。
尚闻虚黄阁,行看秉洪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