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何处所,北海乃其地。
去家万里馀,为客九秋际。
白杨夹轨路,黄茅结官第。
陆嫌泥活活,水愁河瀰瀰。
逐寇骑宵驰,防敌城昼闭。
疲氓已星散,惊尘仍雾起。
长啸指牛山,掩泣望淄水。
进退两难图,徘徊尚谁恃。
《易》戒触藩羝,《诗》刺离罦雉。
已矣可奈何,愁来但甘寐。
我行何处所,北海乃其地。
去家万里馀,为客九秋际。
白杨夹轨路,黄茅结官第。
陆嫌泥活活,水愁河瀰瀰。
逐寇骑宵驰,防敌城昼闭。
疲氓已星散,惊尘仍雾起。
长啸指牛山,掩泣望淄水。
进退两难图,徘徊尚谁恃。
《易》戒触藩羝,《诗》刺离罦雉。
已矣可奈何,愁来但甘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的《次益都》,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远赴北海的艰辛旅程。首句“我行何处所,北海乃其地”表达了出征的迷茫与决心。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去家万里馀,为客九秋际”展现了旅途的遥远和时间的漫长,以及沿途景色的萧瑟,“白杨夹轨路,黄茅结官第”。
诗中“陆嫌泥活活,水愁河瀰瀰”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道路泥泞和河水泛滥的困境,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艰难。诗人描述了紧张的军事气氛,“逐寇骑宵驰,防敌城昼闭”,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生活的动荡不安。
“疲氓已星散,惊尘仍雾起”描绘了民众的流离失所和恐慌情绪,而“长啸指牛山,掩泣望淄水”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无奈的哀叹。最后,“进退两难图,徘徊尚谁恃”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的迷茫和无助,引用《易经》和《诗经》中的典故,寓言自己如同被困的羊和被网罗的鸟,暗示出路无从寻找。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身处乱世的苦楚与无奈,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山空叶复落,一径下新安。
风急渡溪晚,雪晴归寺寒。
寻云策藤杖,向日倚蒲团。
宁忆西游客,劳劳歌路难。
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星河半落岩前寺,云雾初开岭上关。
丹壑树多风浩浩,碧溪苔浅水潺潺。
可知刘阮逢人处,行尽深山又是山。
一卮春酒送离歌,花落敬亭芳草多。
欲问归期已深醉,只应孤梦绕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