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欣歌饮皆从欠,乐极悲哀自此生。
不见古人成礼处,主宾百拜只三行。
欢欣歌饮皆从欠,乐极悲哀自此生。
不见古人成礼处,主宾百拜只三行。
这首诗《童丱须知·酒醴八篇(其一)》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宴席上饮酒与礼仪之间的微妙关系。
“欢欣歌饮皆从欠”,开篇即点明了宴会的欢乐氛围,人们在歌声与酒杯中沉浸,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乐极悲哀自此生”,随着欢愉达到顶峰,一种淡淡的哀愁也随之而来,这是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也是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忧虑。
“不见古人成礼处”,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思考:在古代的宴会上,人们是如何在欢庆的同时,又能保持适当的礼仪和节制的?“主宾百拜只三行”,这句话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古代礼仪的繁复,即便是主宾之间的互动,也需经过多次的拜见,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比欢愉与哀愁、自由与约束,展现了古代宴会上复杂的情感交织和礼仪规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入思考。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