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高峰路不分,岚烟长锁绿苔纹。
猕猴推落临崖石,打破下方遮月云。
绝顶高峰路不分,岚烟长锁绿苔纹。
猕猴推落临崖石,打破下方遮月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景图。首句“绝顶高峰路不分”以“不分”二字,巧妙地传达出山路蜿蜒曲折,难以辨识的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岚烟长锁绿苔纹”一句,通过“岚烟”与“绿苔纹”的结合,不仅展现了山间雾气缭绕、绿意盎然的自然风光,还赋予了画面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
“猕猴推落临崖石”这一句,通过生动的动物行为,为宁静的山景增添了几分活泼与趣味。猕猴的调皮行为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最后,“打破下方遮月云”,既是对猕猴行为后果的描述,也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暗示着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活动,也能在自然界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界的壮美与生命的活力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哲学观。
乃翁不遐遗,招邀至宅里。
芳馨秩俎豆,声歌列纨绮。
寿色窦庭椿,天芬郤枝桂。
皤皤七十叟,义方严教子。
大儿书满架,心惟醉经史。
金朱非所乐,饮食能知味。
篇章落咳唾,葩藻振奇丽。
月眼老增明,三读使予起。
小儿暨若孙,未遑试以艺。
具谓善吟哦,抑亦工诵记。
庭兰其在兹,芬芳殊未既。
丹岩今良士,南塘古当时。
馆餐未有适,义图以助之。
渠渠推毂心,终莫副所思。
遇合各有缘,天只非人为。
裴回明月枝,乃在海一涯。
一字以拔人,我惭蔡子尼。
遂使文字交,远迈为人师。
骚坛不可即,比兴安所施。
唱酬怀旧章,绚若辞藻摛。
细玩二君咏,形神坐欲驰。
踪迹有聚散,情意无盈亏。
非晚即簪盍,宁久成诀离。
停云思亲友,且和渊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