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一株无影树,尚留此影半窗前。
夜来定起无寻处,水在瓶中月在天。
本是一株无影树,尚留此影半窗前。
夜来定起无寻处,水在瓶中月在天。
这首诗以“题半窗梧影”为题,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之美。
首句“本是一株无影树”,以“无影树”这一奇特意象开篇,暗示了树的存在并非实相,而是某种精神或心灵层面的象征。接着,“尚留此影半窗前”,转折之处,诗人将无形的“无影树”之影具象化,投射在窗前,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存在与显现、实体与虚幻之间关系的思考。
“夜来定起无寻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哲学意味。夜晚,当人们试图寻找那片影子的来源时,却发现它似乎无迹可寻,如同禅宗中常提到的“不可得”之理。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蕴含了对人生、宇宙本质的探索和感悟。
最后一句“水在瓶中月在天”,则以水瓶中的倒影和天空中的明月为喻,表达了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水瓶中的月影,虽是镜像,却也映照出月的光辉;而天空中的明月,虽远不可及,却以其永恒的光芒照亮了大地。这两者之间的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美学原则,也寓意着心灵与外在世界之间的相互映照与沟通。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深度的意境。胡奎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引导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生命、存在与宇宙的关系,展现出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忆昔初抱孙,双鬓飒已秋。
眼看与我长,岁月如许遒。
我以薄宦西,汝为守舍留。
梦辄来后前,岁律欻再周。
想今与乃父,长我更半头。
天姿粹而温,整整静不浮。
六经如取携,八面自优游。
落笔动万言,颇能如翁不。
如翁何足道,抗志须前修。
良匠有妙斲,惰农无厚收。
彼哉碌碌者,不源而计流。
吾言不虚往,过是夫何求。
禄位据极品,勋业垂不磨。
出从白马肥,家有黄金多。
世间贵富者,才德乃莫过。
骨相审自知,瓮盎哀骀他。
一昔读书史,志空慕丘轲。
矻矻章句乐,所趣不及他。
日月倏迁谢,如此定命何。
知己初不无,腰金鸣玉珂。
一旦逝水去,匪斧嗟不柯。
揆材既樗栎,揣分合涧薖。
旌翻火驰馀,但有双鬓皤。
迨今要勇往,灌园仍养痾。
石女自无儿,古井那解波。
西湖佳风烟,久矣办一蓑。
邮城望繁川,渺莽天一陬。
亲知非不多,噬肯一来游。
张侯我石友,前辈放一头。
逃俗火避湿,赴义鹰辞韝。
穷谷喜足音,况接大雅流。
前之翩然来,今复欣然留。
兹非为我欤,厚意胡宜酬。
日边有知己,崇论亲冕旒。
故人书沓来,拥麾淮上州。
置彼肯就此,与世风马牛。
文字有至味,过从无珍羞。
山院作僧过,竹静荷气浮。
载下东野拜,幸贷别离忧。
从渠夸毗子,见谓君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