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三四转,古木插太清。
下马问我处,一谷通洞灵。
古木是何木,盘根尽茯苓。
月明风雨至,白昼雷霆惊。
时复疑王乔,云里来吹笙。
道人不巾鞋,一氅五铢轻。
尽日无言说,松花落满庭。
块坐复块坐,饱听松风声。
山行三四转,古木插太清。
下马问我处,一谷通洞灵。
古木是何木,盘根尽茯苓。
月明风雨至,白昼雷霆惊。
时复疑王乔,云里来吹笙。
道人不巾鞋,一氅五铢轻。
尽日无言说,松花落满庭。
块坐复块坐,饱听松风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深山古谷的奇遇与感受。诗中充满了神秘与自然之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谷的独特魅力。
首句“山行三四转,古木插太清”,开篇即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登山的艰难与古木参天的壮观景象,仿佛引领读者一同踏入了幽深的山林之中。接着,“下马问我处,一谷通洞灵”则描绘了诗人到达目的地后,遇见一位隐居在此的道人的情景,暗示了此地的神秘与灵异之气。
“古木是何木,盘根尽茯苓”一句,不仅赞美了古木的形态与生命力,更通过“盘根尽茯苓”的细节,暗示了山谷中的奇异与生机。随后,“月明风雨至,白昼雷霆惊”则进一步渲染了山谷的神秘氛围,月光下的风雨与白天的雷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时复疑王乔,云里来吹笙”一句,将神话传说融入现实,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妙体验。而“道人不巾鞋,一氅五铢轻”则通过描写道人的装束,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山谷的神秘感。
最后,“尽日无言说,松花落满庭。块坐复块坐,饱听松风声”四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道人与诗人在山谷中的静谧生活,通过“无言说”、“松花落满庭”、“块坐”、“饱听松风声”等细节,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与内心的宁静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行、古木、隐士、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和谐的山谷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夏君人中英,讷斋天下士。
襟期脩篁友,节操孤松比。
大书晓山扁,山色来棐几。
爱此朝气爽,未明揽衣起。
讷斋我妇翁,颇曾窥涯涘。
结交折辈行,逢人说夏子。
因读晓山吟,令我慨生死。
人世亦何为,仕宦聊尔尔。
孰知死不朽,香名垂千祀。
此人不复得,此诗谁能似。
时甫盍刻石,方山可对峙。
麦陇黄轻,桑畴绿暗,野桥新碧泱泱。
怕春归去,莺语燕飞忙。
风定闲花自落,穿幽径、拾蕊寻香。
曾来处,孤云翠壁,依旧挂斜阳。
客愁,知几许,唯思径醉,谁与持觞。
料文君衣带,为我偷长。
苦忆新晴昼永,闲相伴、刺绣明窗。
何时得,西风夜雨,枕簟共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