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爱莲说,游撑访戴船。
春光消六月,人世有三天。
灌木吟空籁,晴郊散远烟。
何须大小隐,对此俗尘捐。
坐著爱莲说,游撑访戴船。
春光消六月,人世有三天。
灌木吟空籁,晴郊散远烟。
何须大小隐,对此俗尘捐。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以“坐著爱莲说,游撑访戴船”开篇,巧妙地将“爱莲”与“访戴”两个典故融入其中,既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暗含着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接着,“春光消六月,人世有三天”,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大自然的宁静与超脱,仿佛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进入一个理想化的世界。
“灌木吟空籁,晴郊散远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灌木在空旷中低语,晴朗的郊野弥漫着轻柔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意境。最后,“何须大小隐,对此俗尘捐”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无需刻意寻找隐居之地,只要心灵能够沉浸于这样的美景之中,就能远离世俗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是清代文人山水诗中的佳作。
娇月笼烟,下楚领、香分两朵湘云。
花房渐密时,弄杏笺初会,歌里殷勤。
沈沈夜久西窗,屡隔兰灯幔影昏。
自彩鸾、飞入芳巢,绣屏罗荐粉光新。
十年未始轻分。念此飞花,可怜柔脆销春。
空馀双泪眼,到旧家时郎谩染愁巾。
袖止说道凌虚,一夜相思玉样人。
但起来、梅发窗前,哽咽疑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