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地不肥实,其繁系耕凿。
良田少锄理,兰焦香亦薄。
勿以听者迷,故使宫徵错。
谁言三岁童,还能分善恶。
孜孜日求益,犹恐业未博。
况我性顽蒙,复不勤修学。
有如朝暮食,暂亏忧陨穫。
若使无六经,贤愚何所托。
买地不肥实,其繁系耕凿。
良田少锄理,兰焦香亦薄。
勿以听者迷,故使宫徵错。
谁言三岁童,还能分善恶。
孜孜日求益,犹恐业未博。
况我性顽蒙,复不勤修学。
有如朝暮食,暂亏忧陨穫。
若使无六经,贤愚何所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名为《劝学》。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学习的重视和渴望,以及对个人修养与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
诗的开篇“买地不肥实,其繁系耕凿”通过比喻手法,强调知识如同土地,需要不断地耕耘和培育。接着,“良田少锄理,兰焦香亦薄”进一步说明即使是好的田地,如果不加以适当的耕耘,也难以有所收获。
“勿以听者迷,故使宫徵错”警示读者不要被表面的知识所蒙蔽,而应该追求深入的理解和实践。“谁言三岁童,还能分善恶”则是强调学习无论年龄大小,都应不断进步,不断区分对错。
“孜孜日求益,犹恐业未博”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学识不足的担忧。“况我性顽蒙,复不勤修学”则是自省之语,反映出诗人的自知之明以及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
“有如朝暮食,暂亏忧陨穫”通过比喻说明学习应像日常饮食一样不可或缺,而一旦懈怠,就会导致知识上的匮乏和不安。“若使无六经,贤愚何所托”则是强调《六经》(即儒家五经加上《易经》)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的重要性,没有这些文化根基,人们将失去判断是非的依据。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自省,展示了诗人对知识、学习和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