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鸟何时此地鸣,谁将下里配周京。
已无文字书年月,空有榱题记姓名。
落日亭台横塔影,西风门巷作秋声。
遥思哕哕当时事,独对孤云坐月明。
凤鸟何时此地鸣,谁将下里配周京。
已无文字书年月,空有榱题记姓名。
落日亭台横塔影,西风门巷作秋声。
遥思哕哕当时事,独对孤云坐月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寺的凄凉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淡淡的哀愁。诗人以“凤鸟何时此地鸣”开篇,借凤鸟的传说,引出对古寺往昔繁华的怀念,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寂寥的感慨。接着,“谁将下里配周京”,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古寺今非昔比的无奈与惋惜。
“已无文字书年月,空有榱题记姓名”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古寺曾经的故事如今只能在残存的柱题上寻觅一丝痕迹。而“落日亭台横塔影,西风门巷作秋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夕阳、亭台、塔影、西风、门巷,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悲凉的画面。
最后,“遥思哕哕当时事,独对孤云坐月明”两句,诗人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表达了对古寺往日辉煌的追忆,以及面对当前情景的孤独与沉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古寺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
健步移来知未久,危根犹用小栏遮。
似能向我怜幽独,旋放南梢一两花。
白石砧,秋沉沉。
家家捣衣灯下补,惟有妾家心最苦。
妾初嫁来能几时,良人从军今不归。
去时杨花未飞絮,欲着春衫裁白苧。
秋来暑尽白苧寒,远征未必便可还。
宫裘止是赐上将,良人犹在行伍间。
捣衣捣衣寄将去,闻道分兵又西戍。
茫茫莎草生寒尘,沙场不见愁杀人。
堂前阿姑老,得君早归好。
捣衣捣衣空断魂,因□上有双泪痕。
边功未成君着力,妾身孤单君莫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