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行十里气如蒸,危槛凭虚不厌登。
咫尺仙山在尘世,杖藜来往几人曾。
溪行十里气如蒸,危槛凭虚不厌登。
咫尺仙山在尘世,杖藜来往几人曾。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溪边行走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句龙庙的景仰之情。首句“溪行十里气如蒸”,生动地展现了夏日溪边湿热的气候特点,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热气。接着,“危槛凭虚不厌登”一句,既写出了作者登高远眺的动作,也体现了他对这种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追求,即使面对险峻的栏杆也不觉得厌倦。
“咫尺仙山在尘世”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句龙庙比作仙境中的山峰,暗示庙宇虽位于凡间,却拥有超凡脱俗的魅力,令人向往。最后,“杖藜来往几人曾”表达了作者对能够多次前往参拜句龙庙的珍惜与自豪,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这种精神之旅的独享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更传达了作者对信仰之地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满足。
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
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
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
榆柳百馀树,茅茨十数间。
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
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
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
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
时倾一尊酒,坐望东南山。
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
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