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登徐州延云楼》
《秋日登徐州延云楼》全文
明 / 杨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楼压秋城半入云,凭高四望楚天分。

尊前木送千山色,槛外鸿飞大泽群。

事去霸图俱落莫,怪来仙气尚氤氲。

最怜西北长安远,白首回时忆圣君。

(0)
鉴赏

这首《秋日登徐州延云楼》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萧瑟与壮美。

首联“楼压秋城半入云,凭高四望楚天分”以“楼压秋城”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高楼耸立,仿佛要压倒整个秋日的城市,而“半入云”则暗示了楼的高度之高,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凭高四望楚天分”则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楚天广阔,景象壮丽,引人遐想。

颔联“尊前木送千山色,槛外鸿飞大泽群”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在尊前,树木似乎在为千山万岭的颜色送行,展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而在栏杆之外,鸿雁在广阔的水泽上飞翔,构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这两句通过“木”、“鸿”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活力。

颈联“事去霸图俱落莫,怪来仙气尚氤氲”转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这里“事去霸图”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已成过往,而“仙气尚氤氲”则暗示了即便是在现实中难以寻觅到英雄的踪迹,但在诗人的心中,仍存有一份对理想与美好的向往,如同仙气般弥漫不散。

尾联“最怜西北长安远,白首回时忆圣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长安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圣君的追忆。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象征着权力与荣耀,而“白首回时”则意味着诗人年岁已高,回想起往昔岁月,心中充满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思考,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杨巍
朝代:明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猜你喜欢

书事二首·其一

壮年肤骨已清臞,老去支离转不如。

二十七年扶病过,半缘耽酒半耽书。

(0)

十绝句呈章茂深安抚·其四

追寻名胜剩留年,白首犹参五字禅。

寄语蜚廉亟回驭,拟凌风去访诗仙。

(0)

所适

钓鳌东海头,经春醉一舟。

西溪拗罾人,小鲜终日求。

(0)

芸隐再和复用以酬·其一

大藏五千卷,斋沐启宝函。

强名禅教律,心了一一谙。

向来曾乞食,此味醍醐甘。

拈花饮先笑,意会不待谈。

(0)

史记送后村刘秘监兼致欲见之悰

昏聩嗟耳目,管弦堂上调。

世事每相背,秋月虚良宵。

涓吉拟登龙,疾雨惊风飘。

祢刺不得前,东睇心旌遥。

近履传康强,变体笔更饶。

风响虽时接,未若亲闻韶。

忆昔西湖滨,别语请教条。

嘱以马迁史,文贵细字彫。

名言犹在耳,堤柳凡几凋。

兹焉得蜀刻,持赠践久要。

会晤知何时,霁色审来朝。

(0)

凤凰曲

丹穴来凤皇,彩羽辉朝阳。

绿竹清溪边,激扬鸣宫商。

嗈嗈凤皇曲,清风轻度竹。

明时自歌舞,款步踏寒玉。

啾啁雀声喧,去觅梧桐宿。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