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省方初,秋迟暖律舒。
红桥度淇水,绿野纪殷墟。
线弱风前柳,针长雨后蘧。
从民每乘骑,暂可谢轻车。
燕去雁来初,闾阎气象舒。
古来犹沬土,此际已良墟。
社祀卫公武,村传君子蘧。
千秋彰瘅在,何必便回车。
河洛省方初,秋迟暖律舒。
红桥度淇水,绿野纪殷墟。
线弱风前柳,针长雨后蘧。
从民每乘骑,暂可谢轻车。
燕去雁来初,闾阎气象舒。
古来犹沬土,此际已良墟。
社祀卫公武,村传君子蘧。
千秋彰瘅在,何必便回车。
这首诗描绘了淇县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的追思与感慨。
首联“河洛省方初,秋迟暖律舒”,诗人站在淇县的起点,感受到秋天的迟缓,暖意渐生,仿佛预示着历史的温暖与新生。
颔联“红桥度淇水,绿野纪殷墟”,红桥跨越淇水,绿野标记着殷墟的位置,通过这一联,诗人将淇县的历史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既展现了淇县的地理特色,也暗示了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颈联“线弱风前柳,针长雨后蘧”,风吹动柳条,显得柔弱无力;雨后,蘧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显得格外挺拔。这一联以自然景象的细微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淇县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尾联“从民每乘骑,暂可谢轻车”,诗人常常骑马出行,暂时放下轻便的车辆,表达了他对淇县人民生活的关注与融入。最后一联“燕去雁来初,闾阎气象舒”,以燕子飞去、大雁归来作为季节变换的标志,形象地描绘了淇县的乡村生活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淇县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淇县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同时,通过“何必便回车”这一句,诗人似乎在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满足。
君不见苏子卿,十有九年留朔廷。
牧羝未乳归未得,吞毡莫救饥肠鸣。
又不见陶学士,家居三冬足文史。
玉堂退直清兴生,谩把烹茶誇婢子。
我生徒饱太仓粟,慨怀伊人常缩恧。
我才又无挥翰手,食此岂不颜增厚。
浪游枉自在江湖,几年见雪一语无。
只同儿童跳梁喜,欲吟自觉肠乾枯。
朔风打头夜来泊,拥篷晓见银模糊。
银盘收拾和蔗浆,银匙搅碎红珊瑚。
一抄入口清风生,再抄乍觉心眼明。
连抄疾啜盘已竟,肌肤起粟神魂轻。
食罢拱手谢苍天,小儒不学食露盘,无补多欲妄求仙。
愿言片片皆诗料,吐吞造化归毫端。
亦不吟河桥送别凄凉句,亦不吟依本胡芦取天怒。
但愿冰棱雪块在心胸,飘飘解做梅花赋。
《食雪》【宋·赵孟坚】君不见苏子卿,十有九年留朔廷。牧羝未乳归未得,吞毡莫救饥肠鸣。又不见陶学士,家居三冬足文史。玉堂退直清兴生,谩把烹茶誇婢子。我生徒饱太仓粟,慨怀伊人常缩恧。我才又无挥翰手,食此岂不颜增厚。浪游枉自在江湖,几年见雪一语无。只同儿童跳梁喜,欲吟自觉肠乾枯。朔风打头夜来泊,拥篷晓见银模糊。银盘收拾和蔗浆,银匙搅碎红珊瑚。一抄入口清风生,再抄乍觉心眼明。连抄疾啜盘已竟,肌肤起粟神魂轻。食罢拱手谢苍天,小儒不学食露盘,无补多欲妄求仙。愿言片片皆诗料,吐吞造化归毫端。亦不吟河桥送别凄凉句,亦不吟依本胡芦取天怒。但愿冰棱雪块在心胸,飘飘解做梅花赋。
https://shici.929r.com/shici/3W3tV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