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芒鞋七尺筇,不知何处见千峰。
空山落叶经行地,永夜哀猿入定钟。
浩浩春流孤月动,纷纷晴壑野云封。
寻师问道无人识,相对寒岩石上松。
一量芒鞋七尺筇,不知何处见千峰。
空山落叶经行地,永夜哀猿入定钟。
浩浩春流孤月动,纷纷晴壑野云封。
寻师问道无人识,相对寒岩石上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首联“一量芒鞋七尺筇,不知何处见千峰”,开篇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僧人踏着芒鞋,手持七尺竹杖,在山林间穿行的情景。这里的“千峰”不仅指视觉上的群山连绵,也暗喻了心灵深处的层层境界,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颔联“空山落叶经行地,永夜哀猿入定钟”,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寂静与神秘。空旷的山林中,落叶随风飘落,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夜晚降临,哀猿的啼声在山谷间回荡,与寺庙中的钟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类文明的象征(寺庙钟声)结合,暗示了人在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双重体验。
颈联“浩浩春流孤月动,纷纷晴壑野云封”,描绘了春日里山涧流水的动态美与天空云彩的静态美。浩浩荡荡的春水在月光下轻轻波动,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而晴朗的山谷被野云覆盖,形成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展现了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
尾联“寻师问道无人识,相对寒岩石上松”,则表达了诗人寻求智慧与真理的心境。在无人知晓的山中,诗人独自面对寒岩石上的松树,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答案。这不仅是对千峰和尚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旅程的反思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它不仅是一次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