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倚铜琶。浊酒能赊。醉来才卷绿窗纱。
不听秋声吹落叶,忘却天涯。琴剑负年华。
鬓影空嗟。思量佳节近黄花。
海燕别人何处去,一样无家。
一曲倚铜琶。浊酒能赊。醉来才卷绿窗纱。
不听秋声吹落叶,忘却天涯。琴剑负年华。
鬓影空嗟。思量佳节近黄花。
海燕别人何处去,一样无家。
这首《浪淘沙·酒后感秋》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潘飞声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在酒后的思绪与对秋日的感慨。
“一曲倚铜琶”,开篇即以“铜琶”这一乐器形象,营造出一种豪迈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浊酒能赊”,在酒的醇厚中寻求慰藉,反映出词人面对生活的无奈与逃避。“醉来才卷绿窗纱”,醉眼朦胧中,词人试图逃离现实,卷起窗帘,仿佛要与外界隔绝,寻求片刻的宁静。
“不听秋声吹落叶,忘却天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在秋风的吹拂下,落叶纷飞,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词人选择暂时忘却远方的忧愁与孤独,沉浸在酒香与音乐之中,试图摆脱外界的束缚与困扰。
“琴剑负年华,鬓影空嗟”,词人将自己比作负重前行的旅人,年华已逝,岁月无情。鬓发斑白,岁月的痕迹在镜中显现,不禁让人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思量佳节近黄花”,佳节将至,而词人却只能独自品味孤独,与菊花相伴,这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孤独的无奈与哀叹。
“海燕别人何处去,一样无家”,最后两句以海燕的比喻,表达了词人对漂泊与孤独的深刻感受。海燕或许有着自己的归宿,但词人却如同无家可归的游子,四处飘零,找不到心灵的归宿。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在酒后对人生、季节变换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传道吴公殁,华表复来归。
日日随云上下跨鹤更骖螭。
我始疑人不化,继悟死生至理,此事亦非奇。
灵凡本一道,人自不能知。望瀛州,瞻阆苑,岂难梯。
但存忠孝洪崖鬼谷可肩随。
梦后瑶池花放,弈罢璚壶酒熟,尘世已多时。
寄语摄生客,捷径莫如斯。
镜影圆冰,钗痕却月,日光又上楼头。
正罗帏梦觉,红褪缃钩。
睡眼初瞤未起,梦里事、寻忆难休。
人不见,便须含泪,强对残秋。悠悠。
断鸿南去,便潇湘千里,好为侬留。
又斜阳声远,过尽西楼。
颠倒相思难写,空望断、南浦双眸。
伤心处,青山红树,万点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