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鞍斩单于,拔纛戏旋舞。
馀勇无所施,搏得阴山虎。
献馘入汉廷,金印照旗鼓。
拜爵当上公,赏赉出珍宝。
主上方好少,分功殊黜武。
列侯半男宠,自愧同姣好。
惟愿归南山,射猎能供母。
据鞍斩单于,拔纛戏旋舞。
馀勇无所施,搏得阴山虎。
献馘入汉廷,金印照旗鼓。
拜爵当上公,赏赉出珍宝。
主上方好少,分功殊黜武。
列侯半男宠,自愧同姣好。
惟愿归南山,射猎能供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的经历与心境。开篇“据鞍斩单于,拔纛戏旋舞”展现了少年英勇杀敌、夺取敌方旗帜的豪迈场景,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与胜利的喜悦。接着“馀勇无所施,搏得阴山虎”则暗示了少年在战场上的余力未尽,甚至以捕获猛虎来展现其勇猛。随后“献馘入汉廷,金印照旗鼓”描述了少年凯旋而归,向朝廷献上战利品,获得荣誉与奖赏的情景,金印的光辉映照着旗帜与鼓乐,彰显了其功绩。
“拜爵当上公,赏赉出珍宝”进一步描绘了少年因功受封为高位,得到丰厚的赏赐,体现了朝廷对他的高度认可。然而,“主上方好少,分功殊黜武”揭示了权力更迭或皇帝喜好变化时,功臣的地位可能受到贬抑,暗示了功名背后的复杂政治考量。接下来“列侯半男宠,自愧同姣好”表达了少年对自己地位可能被男性宠臣取代的担忧,以及与之相比的自我反省和谦逊。
最后,“惟愿归南山,射猎能供母”表达了少年渴望回归宁静生活,与母亲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体现了他对家庭情感的重视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少年从军经历的描绘,反映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和平与家庭的深切渴望。
廿年季夏重逢闰,匆匆立秋旬许。
翠盖花疏,缃房菂老,又说骚人初度。笛杯再举。
记朋饮湖楼,坠欢如露。
况隔沧桑,液池回首棹行处。
而今悽指藕节,只渔乡几曲,销得残暑。
位占馀分,光随太乙,相对浑忘迟暮。芳心最苦。
似为我淹流,犯风淋雨。后十一年,可能来寿汝。
贫儒困韦布,郁郁不可居。
所见祇利名,得志将何如。
人生发未燥,入塾诵诗书。
道通天地人,识岂囿一隅。
举世病饥溺,拯之在吾徒。
伟哉文正公,志量世所无。
伏处怀庙堂,宦达忧江湖。
立朝三十年,寒素如其初。
禄入赡同宗,身外无赢馀。
世儒不自奋,观之徒嗟吁。
我来谒公祠,再拜立斯须。
愿言式高风,永为学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