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舍宅古祗林,千载高风不可寻。
不是一灯来净域,谁从浩劫印禅心。
法王座冷花微笑,秦帝山空草更深。
且向人间狎鸥鸟,风铃殿柝自沉沉。
戴威舍宅古祗林,千载高风不可寻。
不是一灯来净域,谁从浩劫印禅心。
法王座冷花微笑,秦帝山空草更深。
且向人间狎鸥鸟,风铃殿柝自沉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离开寺庙回归山中的和尚,与精资圣禅林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戴威舍宅古祗林的追忆。诗中充满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自然的亲近,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
首联“戴威舍宅古祗林,千载高风不可寻”以戴威舍宅的古祗林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深远的禅意。古祗林中千年的高风,象征着佛法的长久流传和深远影响,同时也暗示了这种高风难以在现代世界中寻觅,表达了对传统禅宗精神的怀念和向往。
颔联“不是一灯来净域,谁从浩劫印禅心”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一灯来净域,意味着佛法的光芒照亮了心灵的净土,而没有这光芒,谁又能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铭记并实践禅宗的心灵之道?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佛法对于心灵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颈联“法王座冷花微笑,秦帝山空草更深”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法王座比作冷寂的花,秦帝山比作空旷的草,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表现了佛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与坚守。同时,“花微笑”这一细节,赋予了静默的花朵以生命,象征着佛法在寂静中绽放的力量和智慧。
尾联“且向人间狎鸥鸟,风铃殿柝自沉沉”则以一种轻松而深邃的方式结束全诗。诗人建议和尚像与鸥鸟嬉戏一样,在人间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平静,同时暗示了寺庙中的风铃和殿柝声,虽在远方,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和深沉。这一联既是对和尚回归山中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对佛法在世俗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禅宗精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生活中的精神追求的思考。
驷马未多疏受去,竹林且拟阮咸游。
想见天风鹤鸣和,月临蕙帐夜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