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几不辨西东,秋后霜林且强红。
眼晕见花真是病,耳虚闻蚁定非聪。
酒醒不觉春强半,睡起常惊日过中。
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
仰看落蕊收松粉,俯见新芽摘杞丛。
楚雨还昏云梦泽,吴潮不到武昌宫。
废兴古郡诗无数,寂寞闲窗《易》粗通。
解组归来成二老,风流他日与君同。
老来几不辨西东,秋后霜林且强红。
眼晕见花真是病,耳虚闻蚁定非聪。
酒醒不觉春强半,睡起常惊日过中。
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
仰看落蕊收松粉,俯见新芽摘杞丛。
楚雨还昏云梦泽,吴潮不到武昌宫。
废兴古郡诗无数,寂寞闲窗《易》粗通。
解组归来成二老,风流他日与君同。
(
)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老年时的感慨和生活状态。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老来几不辨西东”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身心的衰退,年迈之人已经难以辨别方向,体现出一种对于时间无力回天的情怀。紧接着,“秋后霜林且强红”则写出了自然界中生命力顽强的一面,即便是在寒冷的季节,枫叶依然保持着它们的鲜红色泽。
“眼晕见花真是病,耳虚闻蚁定非聪”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老年视听功能下降的感慨。眼睛看东西不清楚,耳朵也难以分辨细微的声音,这些都是老年的常态。
“酒醒不觉春强半,睡起常惊日过中”则描绘了诗人在饮酒后醒来时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在午睡醒来时对白昼已过一半的惊讶。这些细节反映出老年生活中的孤寂与对时间的感慨。
“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这两句诗中,“植杖”指的是种植竹子做拐杖,而“黍客”则是古代对隐居者的称呼。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亲近和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仰看落蕊收松粉,俯见新芽摘杞丛”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既有高瞻远瞩地仰望着枫叶落下形成的“松粉”,又有俯身细看新芽和花朵,这些都是诗人老年时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楚雨还昏云梦泽,吴潮不到武昌宫”则是诗人对于远方故土的怀念之情。通过描述天气和水流,表达了自己心中对往昔岁月的思念。
“废兴古郡诗无数,寂寞闲窗《易》粗通”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以及在闲暇时光里研读《易经》的生活状态。诗中的“废兴古郡”指的是往昔繁华而今已废墟的城池,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
最后,“解组归来成二老,风流他日与君同”则是诗人对友情和往日风流事的回忆。诗中的“解组”可能指的是解开马具,即准备返回或结束一段旅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旧友和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苏轼老年时的内心世界,是一篇融合了哲理与情感、历史与自然的佳作。
天寒多木叶,愁思满溪滨。
惆怅往来渡,经行多少人。
时情犹重腊,岁事每占春。
与尔他乡旅,谁当怀抱新。
君侯雅有博大见,胸次不使倥偬蚀。
一朝放步城东南,超然神会而心得。
咄嗟高栋倚层空,振古奇观今未识。
桃花春暖意如迷,冻雨声来云泼墨。
天青一纸雁横书,雪白千林梅著色。
四筵有客无留觞,万事不来咸得职。
鸿笔昭代今文宗,危言劘上古遗直。
愿冯英略决筹帷,净扫妖氛清八极。
缘知此景不须恋,留与邦人勤爱惜。
朝来我梦三伟人,振袂而入清风生。
扫门坐需佳客至,邻叟醉墨俄然成。
古木昂藏出涧壑,下临百丈寒泉清。
高冠长剑万夫望,其傍那有锄笠两耦耕。
岁寒坐对亦已久,东风看取岩穴春。
卧龙腾骧碧落上,南山夜半雷雨惊。
南方共宗鹤山老,北方亦有鹤鸣翁。
鹤山道脉接濂洛,鹤鸣之派应与鹤山同。
九皋清闻犹历耳,谁谓九原不可起。
诜诜高弟今几人,衣钵传来二三子。
遗书定知满筐箱,夜光炜煜照行李。
在阴有鸣须有和,乘轩可贵未可喜。
君不见辽东仙子丁令威,向神清而上刷羽仪。
万人拭目看孤飞,凫鹥纷纷那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