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何似生,穿云俊鹘摩青天。
抬眸一顾十万里,林间钝羽空忙然。
求解会,著言诠,还同日午打三更。
争如一句声前荐,独向毗卢顶上行。
咄咄,何似生,穿云俊鹘摩青天。
抬眸一顾十万里,林间钝羽空忙然。
求解会,著言诠,还同日午打三更。
争如一句声前荐,独向毗卢顶上行。
这首诗以"咄咄"起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只矫健的鹘鸟翱翔于蓝天的场景,穿云而过,显得无比俊逸。诗人通过"抬眸一顾十万里",展现了鸟儿的视野之广和力量之大,与下方林中行动迟缓的鸟类形成鲜明对比,寓言性地揭示了高远与平庸的差距。
接下来,诗人运用"求解会,著言诠",暗示了对世间困惑的寻求解答和智慧的解读,如同日中三更的钟声,寓意深沉且富有哲理。然而,他提出"争如一句声前荐,独向毗卢顶上行",强调了简洁有力的话语比冗长的解释更为直接有效,犹如直指真理,直达佛学的最高境界——毗卢顶上。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鹘鸟为喻,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追求的态度,主张直截了当、高瞻远瞩的精神境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禅宗诗歌的特点。
游宴地。十年短梦愁记。
荒岩片石掩幽扃,乱云四起。
只今乾道几人知,茫茫沈恨天际。看山厌筇倦倚。
玉骢柳底谁系。春城一角戍旗空,但馀废垒。
似闻朝士半贞元,欢情东付流水。
遁栖老我海上市。抚危阑、何处乡里。
顾影却羞人世。剩长歌当哭,穷途悽对。
空吊残灰溪藤里。
渐觉秋宵永。悄无人,霜纨在手,短檠孤映。
一点凉蟾分素照,可奈更残漏紧。
况明夜、阴晴难定。
记得朱阑春树底,看飞鸦、乱啄浮云影。
沈恨杳,梦犹省。浪游未减江湖兴。
共轻鸥,随潮去住,雨蓑烟艇。
双鬓逢人低不惯,谩趁杯醪醉醒。
笑皮骨,如今空剩。
黄鹄矶边山亦好,只无缘、长向江头凭。
松菊在,羡陶令。
寥空倦色。作残年短景,乱鸦飞急。
罨重帘,酿雪阴寒,展炉鸭香心,暖痕仍怯。
独斝沽春,纵醉倚,依然欢窄。
向琴边选梦,篴外笺愁,难破岑寂。天涯离思空切。
问故窗梅讯,谁寄消息。
待思量,早理征帆,趁风雪柴门,祭诗时节。
断雁关河,枉留得归期轻说。
对孤檠,冷烟疏雨,更长恨咽。
兖州刺史即日发,领军意气何轻忽。
珠帘美女聊相绐,入宫仍似握槊时。
数行诏下谁相雪,昔何宿留今何决。
馀珍肯受生者惭,死者无声独流血。
华林园,良有以,死见先王诚已矣。
冤魂莫恨刘桃枝,请问西华门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