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觉秋宵永。悄无人,霜纨在手,短檠孤映。
一点凉蟾分素照,可奈更残漏紧。
况明夜、阴晴难定。
记得朱阑春树底,看飞鸦、乱啄浮云影。
沈恨杳,梦犹省。浪游未减江湖兴。
共轻鸥,随潮去住,雨蓑烟艇。
双鬓逢人低不惯,谩趁杯醪醉醒。
笑皮骨,如今空剩。
黄鹄矶边山亦好,只无缘、长向江头凭。
松菊在,羡陶令。
渐觉秋宵永。悄无人,霜纨在手,短檠孤映。
一点凉蟾分素照,可奈更残漏紧。
况明夜、阴晴难定。
记得朱阑春树底,看飞鸦、乱啄浮云影。
沈恨杳,梦犹省。浪游未减江湖兴。
共轻鸥,随潮去住,雨蓑烟艇。
双鬓逢人低不惯,谩趁杯醪醉醒。
笑皮骨,如今空剩。
黄鹄矶边山亦好,只无缘、长向江头凭。
松菊在,羡陶令。
这首《金缕曲》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张仲炘所作,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寂寥与感慨。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面对秋夜漫长、孤独无伴的场景时的思绪。
“渐觉秋宵永”,开篇即点出季节与时间的特征,秋夜之长,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接着,“悄无人”三字,直接描绘出环境的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沉睡之中,只有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这静谧的夜晚。
“霜纨在手,短檠孤映”,诗人手中拿着丝质的手帕(纨),在昏暗的油灯(檠)下显得格外孤单。这一细节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一点凉蟾分素照,可奈更残漏紧”,月亮如同寒冷的星辰,在夜空中洒下淡淡的光辉。然而,时间的紧迫和夜晚的漫长,让这种宁静的美好变得难以承受。
“况明夜、阴晴难定”,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明晚的天气是阴是晴,充满了未知。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虑和不安。
“记得朱阑春树底,看飞鸦、乱啄浮云影”,回忆起春天时的情景,那时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寻找那份温暖。飞鸦在云影中乱啄,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纷乱情绪的象征。
“沈恨杳,梦犹省”,深深的遗憾和痛苦似乎已经消失在记忆深处,但偶尔的梦境又将这些情感唤醒,让人无法忘怀。
“浪游未减江湖兴”,尽管经历了种种不如意,但诗人仍然保持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渴望像江湖上的游子一样,随波逐流,不受束缚。
“共轻鸥,随潮去住,雨蓑烟艇”,与轻盈的鸥鸟相伴,随着潮水的涨落自由来去,穿着蓑衣,驾着烟雾缭绕的小船,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双鬓逢人低不惯,谩趁杯醪醉醒”,岁月的流逝让诗人两鬓斑白,面对他人时,已不再习惯那种轻狂的态度,只是偶尔借酒浇愁,寻求片刻的解脱。
“笑皮骨,如今空剩”,最后,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感叹自己只剩下一副皮囊,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只剩回忆。
“黄鹄矶边山亦好,只无缘、长向江头凭”,黄鹄矶边的山色虽美,但诗人却无缘常在此处凭栏远眺,表达了一种遗憾与无奈。
“松菊在,羡陶令”,结尾处,诗人羡慕陶渊明能够拥有松菊相伴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回忆往昔、展望未来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