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鸡叫海日,晴翠浓诸峰。
丹崖媚朝雾,了了青芙蓉。
寻溪背初旭,入谷闻惊风。
半岭生飞烟,忽没岩边松。
仰睇辨莲宇,稍见僧楼红。
流云布群壑,清梵生虚空。
石径去不极,前路谁能穷。
钩索得悬解,妙寄饶归宗。
跏趺憩莲社,叹息怀支公。
天鸡叫海日,晴翠浓诸峰。
丹崖媚朝雾,了了青芙蓉。
寻溪背初旭,入谷闻惊风。
半岭生飞烟,忽没岩边松。
仰睇辨莲宇,稍见僧楼红。
流云布群壑,清梵生虚空。
石径去不极,前路谁能穷。
钩索得悬解,妙寄饶归宗。
跏趺憩莲社,叹息怀支公。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登山访寺的生动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开篇“天鸡叫海日,晴翠浓诸峰”,以鸡鸣唤醒了黎明,海日初升,山色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浓绿,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丹崖媚朝雾,了了青芙蓉”两句,通过“媚”字赋予岩石以情感,雾气缭绕中的山岩更加迷人,而“了了青芙蓉”则以“了了”形容山峰清晰可见,如同青色的芙蓉花一般,形象生动。
“寻溪背初旭,入谷闻惊风”描绘了诗人沿着溪流前行,背对着初升的太阳,进入山谷时听到的阵阵山风,既表现了行进的动态感,也增添了旅途的神秘色彩。“半岭生飞烟,忽没岩边松”则通过“飞烟”和“忽没”的动态变化,展现了山间云雾的瞬息万变,以及松树在云雾中的若隐若现,富有诗意。
“仰睇辨莲宇,稍见僧楼红”转而描写诗人抬头望见的寺庙,红色的僧楼在远处隐约可见,与之前的自然景色形成对比,增添了人文的气息。“流云布群壑,清梵生虚空”则以“流云”和“清梵”(佛教音乐)为意象,描绘了云雾在山谷间流动,空灵的梵音在空中回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石径去不极,前路谁能穷”表达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好奇与探索精神,“钩索得悬解,妙寄饶归宗”可能是指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某种困难或挑战,但最终得以解决,体现了智慧与坚持。“跏趺憩莲社,叹息怀支公”则以“支公”(指东晋高僧支遁)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在静谧的莲花社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春风午桥上,始迎欧阳公。
我仆跪双鳜,言得石濑中。
持归奉慈媪,欣咏殊未工。
是时四三友,推尚以为雄。
于兹十九载,存没复西东。
我今淮上去,沙屿逢钓翁。
因之获二尾,其色与昔同。
钱将青丝绳,羹芼春畦菘。
公乎广陵来,值我号苍穹。
何为号苍穹,失怙哀无穷。
烹煎不暇饷,泣血语孤衷。
生平四海内,有始鲜能终。
唯公一荣悴,不愧古人风。
驽马不惜蹄,出门莫畏泥。
泥中逢故友,十载相乖睽。
但怪苍鬓色,斑斑俯铁骊。
少立不及语,交策或东西。
向晚我还舟,君来访长堤。
对论出处迹,存没生悲啼。
勿言少壮日,志意吐虹霓。
而今七不堪,懒又甚于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