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世祖师画像赞.五祖》
《六世祖师画像赞.五祖》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赞

观前后身,两镜一面。左右对之,三者顿现。

今非昔是,增金以黄。昔非今是,谤沉无香。

已绝死生,岂缠老少。全机现前,常明而妙。

夜江佐舟,吾今渡汝。句中之眼,如水有乳。

(0)
鉴赏

这首诗《六世祖师画像赞·五祖》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五祖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观前后身,两镜一面。” 开篇即以两面镜子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五祖在佛法修行中的重要地位,如同两面镜子,映照着过去与未来,揭示了佛法的深远与不朽。

“左右对之,三者顿现。” 这一句进一步阐述了五祖在佛法传播中的作用,如同站在中间,将佛法的真理、实践与智慧同时展现给世人,使得佛法的三个层面——理论、实践与智慧——得以同时被理解和接受。

“今非昔是,增金以黄。”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五祖在佛法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如同将金色变为黄色,不仅没有减少其价值,反而使其更加珍贵,象征着五祖对佛法的贡献超越了时间,历久弥新。

“昔非今是,谤沉无香。” 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以及对过去的误解(谤),强调了五祖对佛法的正确认识和传播,如同清除了过去的误解,使得佛法更加纯净,无香则意味着佛法的香气更加浓郁。

“已绝死生,岂缠老少。” 这句话表达了五祖佛法的深邃与广泛,超越了生死的束缚,不受年龄的限制,适用于所有众生。

“全机现前,常明而妙。” 最后两句总结了五祖佛法的精髓,即全机现前,无论何时何地,佛法的真理都清晰可见;常明而妙,则强调了佛法的永恒与奇妙,如同明灯照亮黑暗,引领众生走向光明。

整首诗通过对五祖形象的描绘和对其佛法贡献的赞美,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对五祖的崇高敬意。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冶秋词十四首·其四

梦回檀枕玉搔头,鲛帐垂垂紫凤钩。

绣被堆云香玉腻,海棠春睡冠香廔。

(0)

感事二十一截句.选五·其五

鲸吞蚕蚀各纷争,未卜馀生见太平。

石烂海枯真有日,生天成佛若为情。

(0)

浣溪沙·其三中秋夜雨拈此写怨

十二阑干十二楼。玉栊瑶簟一时秋。

雨丝漠漠恨难收。

楼外灯光清比月,阑边心事细于愁。

哀蝉落叶此生休。

(0)

秋明室杂诗·其十七

人生忧患间,非病即惊老。

神意固有馀,形骸难久好。

白日去堂堂,悲叹迹如扫。

赴此百年期,终须一日保。

(0)

高阳台.为江建霞题太常仙蝶图

柳外轻盈,花间绰约,滕王图绘难真。

乍集閒庭,些些情意关人。

江郎自有生花笔,写蘧仙、一段丰神。

记当年、相见灵山,可是君身。

罗浮我亦曾清梦,有落花万片,雨积如茵。

不似京华,污衣十丈缁尘。

殷勤欲问西王使,遍人间、何处宜春。

祇怜他、薄酒微熏,腻粉初匀。

(0)

十月六日得毛主席书问佩宜无恙否,兼及国事。感赋二首,再用“溪”、“中”韵

曲折延绵溪复溪,光明前路未长迷。

周王防口流于彘,秦帝钧天醉岂泥?

下士君能资集益,见贤我自愧思齐。

驰笺问疾殷勤甚,合走深山慰病妻。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