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垂藤引使车,石田流水带人居。
清秋不落丹岩树,薄午方缘白石渠。
谷口鱼梁旌旆转,山中萝径牧樵馀。
为应问俗迟迟去,才可尘烦渐渐疏。
蔓草垂藤引使车,石田流水带人居。
清秋不落丹岩树,薄午方缘白石渠。
谷口鱼梁旌旆转,山中萝径牧樵馀。
为应问俗迟迟去,才可尘烦渐渐疏。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德安道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乡村画面。首句“蔓草垂藤引使车”,通过蔓草和垂藤的自然景观,展现出道路的蜿蜒与静谧,仿佛连使者的车辆也被这绿色的引导所吸引。接着,“石田流水带人居”进一步描绘了田园风光,石头田地间流淌的小溪伴随着人们的居所,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清秋不落丹岩树”写的是秋季的景色,丹岩树在清冷的秋天依然保持翠绿,增添了生机。而“薄午方缘白石渠”则描绘了中午时分,诗人沿着白色石渠漫步的情景,时间的推移与行进的节奏得以体现。
“谷口鱼梁旌旆转”描绘了山谷口处,捕鱼的设施和旗帜随风转动,增添了动态感。最后一句“山中萝径牧樵馀”,则以山间小径和樵夫放牧的场景,展示了当地生活的闲适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德安道中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以及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恬淡生活的赞赏和留恋,流露出淡淡的归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