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
《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全文
宋 / 王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天道不言成四运,人间无处證三乘。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馀礼塔僧。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铚的作品,名为《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诗中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理解和对修行者高洁品质的赞美。

"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高僧的修为和威仪,如同空中的仙门和龙象一般庄严而又超凡脱俗,其坐在寺中便能让周围的山川充满了胜妙的气息。

"天道不言成四运,人间无处証三乘。" 这两句表达了佛法的奥秘和深邃,不可为世人道也。四运指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而三乘则是佛教中的声闻、緣覺和菩薩三种不同修行的路径。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馀礼塔僧。" 这两句描写了一位高僧归塔时,虽身处云深之中,但仍有一位游子前来拜访,而那位高僧虽已去世,其遗骸(骨殖)留在塔中,却依然有烟气冷清的景象。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佛法永恒的感悟。一苇可指代一时之物,而万古则是永恒不变的意思。幻身即是佛教中的人生如梦的观念,来往则是生死轮回,何曾意味着本质上并不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佛教理念的结合,展现了王铚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他对于佛法超脱尘世、永恒不变的理解。

作者介绍

王铚
朝代:宋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猜你喜欢

和干先生

秋城黄叶下,闻笛泪沾衣。

乍雨千峰出,残阳一鸟归。

客贫知己少,乡远去人稀。

何事荆南道,逢君始可依。

(0)

王屋山天坛

名岳推王屋,孤标跨杳冥。

深窥砥柱黑,高并太行青。

分野连三晋,风云萃百灵。

鹤归松已偃,龙去水犹腥。

灶隐烧丹火,龛馀炼髓经。

羽人金磬动,应此礼寒星。

(0)

感秋·其十五

四时互相竭,两曜无停轴。

夏炎方满盈,秋气忽已肃。

空闺有佳人,十载常独宿。

中心岂不贞,处闇谁见烛。

愿为明月珠,流光照君屋。

(0)

云南乐

成都贾客向人语,黎州多风杂多雨。

雪山万古长不消,山下四时风气暑。

竹林西畔是云南,不论冬夏披毡衫。

蛮官见客花布袄,村妇背盐青竹篮。

绳桥跨涧石巀嶪,部落马蹄皆灌铁。

引筒贯索通客行,插木入崖防栈绝。

郫筒酒熟蛮人歌,太平今喜无兵戈。

悬车不戍相公岭,卖马安行大渡河。

牛缨换贷跻邛笮,路出彭门缘剑阁。

火井秋篁截洞箫,几腔吹作云南乐。

(0)

山中作三首·其一

夕景延澹阴,微曛射林屋。

无营见道真,尘纷悟蕉鹿。

此意几人知,沈吟俯修竹。

(0)

杨花

飞飞衮衮复扬扬,送尽春归客路傍。

雪为有才曾拟咏,风因无力却欺狂。

妆楼晓起萦奁白,水郭晴时满店香。

莫向天涯凝望眼,楚宫隋苑正迷茫。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