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天道不言成四运,人间无处證三乘。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馀礼塔僧。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天道不言成四运,人间无处證三乘。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馀礼塔僧。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铚的作品,名为《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诗中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理解和对修行者高洁品质的赞美。
"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高僧的修为和威仪,如同空中的仙门和龙象一般庄严而又超凡脱俗,其坐在寺中便能让周围的山川充满了胜妙的气息。
"天道不言成四运,人间无处証三乘。" 这两句表达了佛法的奥秘和深邃,不可为世人道也。四运指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而三乘则是佛教中的声闻、緣覺和菩薩三种不同修行的路径。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馀礼塔僧。" 这两句描写了一位高僧归塔时,虽身处云深之中,但仍有一位游子前来拜访,而那位高僧虽已去世,其遗骸(骨殖)留在塔中,却依然有烟气冷清的景象。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佛法永恒的感悟。一苇可指代一时之物,而万古则是永恒不变的意思。幻身即是佛教中的人生如梦的观念,来往则是生死轮回,何曾意味着本质上并不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佛教理念的结合,展现了王铚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他对于佛法超脱尘世、永恒不变的理解。
成都贾客向人语,黎州多风杂多雨。
雪山万古长不消,山下四时风气暑。
竹林西畔是云南,不论冬夏披毡衫。
蛮官见客花布袄,村妇背盐青竹篮。
绳桥跨涧石巀嶪,部落马蹄皆灌铁。
引筒贯索通客行,插木入崖防栈绝。
郫筒酒熟蛮人歌,太平今喜无兵戈。
悬车不戍相公岭,卖马安行大渡河。
牛缨换贷跻邛笮,路出彭门缘剑阁。
火井秋篁截洞箫,几腔吹作云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