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经高要诸村墟作·其一》
《经高要诸村墟作·其一》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高要村落好,一一种芭蕉。

半作疍娘布,全胜鲛室绡。

阴多宜夏日,响乱似春潮。

子熟无人买,儿童作饵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要村落中芭蕉生长的景象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以及对未被充分利用的果实的惋惜之情。

首句“高要村落好”,开篇点出地点,赞美高要的乡村环境美好。接着“一一种芭蕉”引出主题,描述村民种植芭蕉的情景。芭蕉在南方常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植物,其叶宽大,可作为遮阳之用,也可用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

“半作疍娘布,全胜鲛室绡。”这两句进一步说明芭蕉叶的用途。疍娘布可能是指疍民(水上居民)所用的布料,而鲛室绡则可能指鲛人(传说中的水族生物)所织的丝绢,这里通过对比,强调芭蕉叶制成的布料质量之高,甚至超过传说中的鲛人丝绢。

“阴多宜夏日,响乱似春潮。”这两句描写芭蕉叶在夏日的阴凉效果和风吹时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芭蕉叶的实用价值和自然美感。夏日的阴凉可以为人们提供避暑的场所,风吹过芭蕉叶时的声音如同春潮涌动,增添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最后一句“子熟无人买,儿童作饵饶。”揭示了诗人的感慨。成熟的芭蕉果实往往无人问津,只能成为孩子们的零食。这种浪费和不被充分利用的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以及对农产品市场的局限性。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资源浪费的惋惜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高要村落中芭蕉的生长与利用,以及对未被充分利用的果实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贺顽极和尚住越州光孝

越王城北唐朝寺,千间老屋摧风雨。

塔影凌空落鉴湖,劫初铃子丁东语。

久无本色住山人,愁杀檀门许元度。

剥否穷时复泰来,选差铁面顽翁住。

倒携无柄苕帚桩,积世狐踪尽扫去。

就翻鳗井逗曹源,浩浩汤汤流溢江湖无著处。

岂不胜越人歌来何暮,平生无襦今五裤。

(0)

待月赞·其三

末后句,忒分晓。眼无筋,觑不破。

觑得破,心月孤圆,千差一照。

(0)

布袋赞·其一

臭布囊,有甚底。才倚靠,便瞌睡。

不知何日下生,屈数尚馀一指。

浣盆浣盆,我识得你。

(0)

偈颂六十八首·其四

腊月烧山,火势炎炎。目前包裹,借手行拳。

若是衲衣下事,犹较十万八千。

御楼看射猎,不是刈茆田。

(0)

临济和尚赞

空拳捺定,喝声雷震。闪电光中,要分邪正。

驾大脱空,卖无主赃。

似恁落赖心肠,至今却有儿郎。

(0)

偈十三首·其十三

勿思惟,休造作,展手开拳咄咄咄。

随意说,任天真,镇州萝卜重三所。

堪笑老胡不知有,九年面壁太劳神。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