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吴伯玉二首·其二》
《赠吴伯玉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瞥去门阑两换春,标规仍惬此来亲。

能将官况为馀事,别有阳和到后尘。

衮衮何妨流水淡,纷纷谁数白头新。

拟论一报归恩地,愧我犹为栾棘人。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弇所作的《赠吴伯玉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吴伯玉重逢的情景,以及对吴伯玉官场生涯的理解与感慨。

首句“瞥去门阑两换春”,以“瞥去”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时光飞逝,岁月更迭之感,暗示了两人分别已久。接着“标规仍惬此来亲”一句,表达了重逢时的喜悦与满足,标规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双方的约定或期待,如今得以实现,自然感到欣慰。

“能将官况为馀事,别有阳和到后尘。”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吴伯玉官场生活的态度。他认为官场的事务可以视为次要的事情,而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温暖,即“阳和”,这不仅指春天的温暖,也象征着内心的和谐与美好。后尘则可能暗喻了过去的事物,强调了对未来的关注与期待。

“衮衮何妨流水淡,纷纷谁数白头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官场的忙碌比作流水,将时间的流逝比作淡然,表现了诗人对吴伯玉在官场中的从容不迫的态度。同时,“纷纷谁数白头新”一句,既是对吴伯玉年岁渐长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

最后,“拟论一报归恩地,愧我犹为栾棘人。”表达了诗人想要回报吴伯玉的深厚情谊,但又自谦自己还处在困境之中,无法给予应有的帮助。这一句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自我反省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刘弇

刘弇
朝代:宋   号:云龙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生辰:1048-1102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猜你喜欢

偶述

粤兹古黄国,麟史昔见书。

开郡领三邑,环境千里馀。

淮汉错犬牙,大江倚郭郛。

亦有邾子城,近在东北隅。

冈峦起千叠,苍峭夹井庐。

颇讶前朝意,乃视遐壤如。

元之既谪守,子瞻亦谪居。

竹楼冬听雪,赤壁夜凭虚。

适为此地幸,因之作名区。

至今江山间,光采被禽鱼。

我才愧慵陋,来寓情思舒。

兵后抚疮痍,野外恳荒芜。

努力砺名节,庶不负所需。

(0)

临江仙.闺怨

织女机边如镜月,夜深长照空帏。

玉笙簧冷凤孤飞。苔阶行遍,霜露剥裳衣。

华表柱头荏白鹤,不知何日来归。

故山今在故人稀。沉思似梦,垂涕掩朱扉。

(0)

雪中三首·其二

一夜雪深一尺馀,平明鸟雀噪阶除。

移床漫向明窗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0)

题赵仲穆画眉图·其二

含簧茹管细相和,语困春风意更多。

惊起佳人应有恨,双蛾蹙损不成歌。

(0)

和石末公冬暖

总谓浮云解作霖,岂期云气漫成阴。

何人奠璧频瞻仰,有客悲歌叹毒淫。

顼帝权移天曷定,神龙用亢海徒深。

掩身未服先贤训,向日空怀寸草心。

(0)

旅兴·其十三

西岑挂朝隮,东岭垂日脚。

唳唳垤鹳鸣,矫矫渊蜦跃。

凄风拂乔树,密雨翳林薄。

煌煌篱下花,粲粲黄金萼。

含英不自衒,守分甘寂寞。

顾持献美人,恐贻观者愕。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