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登秋杪,衰年感物华。
一尊同报节,四海正为家。
幽洞松宜月,新亭竹胜花。
酒阑还惜别,馀兴浩无涯。
高岭登秋杪,衰年感物华。
一尊同报节,四海正为家。
幽洞松宜月,新亭竹胜花。
酒阑还惜别,馀兴浩无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感慨自然与人事变迁的情景。首联“高岭登秋杪,衰年感物华”中,“高岭”象征着诗人所处的高远境界,“秋杪”则点明了时节,秋天的末尾,万物凋零之时,诗人站在高处,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界的更替,内心涌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一尊同报节,四海正为家”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饮庆祝节日,四海之内皆可为家的豪情壮志,体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颔联“幽洞松宜月,新亭竹胜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美丽的自然景象。幽静的山洞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宜人,而新建的亭子周围翠竹环绕,比鲜花更加引人注目。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月光下的松树和竹林的独特魅力,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颈联“酒阑还惜别,馀兴浩无涯”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以及离别后的不舍之情。酒宴结束,诗人依依不舍地告别朋友,心中仍沉浸在聚会的欢愉之中,仿佛余兴未尽,无法言表。这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留恋,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世传学中禄,小子乃逢辰。
一入谏诤司,鸿毛忽其身。
可负万乘主,甘为三黜人。
岂量尧舜心,如日照孤臣。
薄责落善地,雅尚过朝伦。
仅同龟在泥,敢冀蠖求伸。
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
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纶。
为郡良优优,乏材止循循。
恬愉弗扰外,何以慰远民。
拙可存吾朴,静可逸吾神。
渐得疏懒味,下车将四旬。
嘉兴风雅来,观对如天宾。
感兹韶夏音,佐我台上春。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誇。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