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虎踞。骄虏何能渡。曾是六朝雄胜处。
瑞绕碧江云路。当时霸国多贤。风流只解遗鞭。
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
石头虎踞。骄虏何能渡。曾是六朝雄胜处。
瑞绕碧江云路。当时霸国多贤。风流只解遗鞭。
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感和战略意义的画面。"石头虎踞"一句,形象地将石头城比作蹲坐的猛虎,以此形容其坚固的防御和威武的姿态。"骄虏何能渡"则表明敌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越过这座城池。此处“骄虏”通常指的是那些傲慢而强悍的敌对势力,无法渡过则是因为石头城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布局。紧接着的"曾是六朝雄胜处",诗人通过历史回顾,表达了石头城在过去六朝时期曾经作为重要战略要塞的辉煌。
下一句"瑞绕碧江云路"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用以“瑞气”绕绕、碧绿的江水和云雾缭绕的道路,来形容石头城所处之地的风光旖旎。此处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欣赏,更是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增添了一层深意。
"当时霸国多贤"一句,表明在那个时候,这个地方曾经出现过许多英才和英雄。"风流只解遗鞭"则透露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怀念之情。这里的“风流”指的是高雅、文雅的气质,而“遗鞭”则是比喻那些已经逝去的英雄事迹。
最后两句"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表达了诗人对军事行动的策略思考和历史地理知识。这里“扬舲北伐”意味着如果从石头城出发北上进攻,这是一个战略上的优势位置;而“举头即见长安”则形象地说明,从这样的一个高度和位置,只需抬头便能看到远处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彰显了石头城在军事和地理上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战略眼光,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