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平乐·其三游石头城》
《清平乐·其三游石头城》全文
宋 / 史浩   形式: 词  词牌: 清平乐

石头虎踞。骄虏何能渡。曾是六朝雄胜处。

瑞绕碧江云路。当时霸国多贤。风流只解遗鞭。

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感和战略意义的画面。"石头虎踞"一句,形象地将石头城比作蹲坐的猛虎,以此形容其坚固的防御和威武的姿态。"骄虏何能渡"则表明敌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越过这座城池。此处“骄虏”通常指的是那些傲慢而强悍的敌对势力,无法渡过则是因为石头城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布局。紧接着的"曾是六朝雄胜处",诗人通过历史回顾,表达了石头城在过去六朝时期曾经作为重要战略要塞的辉煌。

下一句"瑞绕碧江云路"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用以“瑞气”绕绕、碧绿的江水和云雾缭绕的道路,来形容石头城所处之地的风光旖旎。此处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欣赏,更是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增添了一层深意。

"当时霸国多贤"一句,表明在那个时候,这个地方曾经出现过许多英才和英雄。"风流只解遗鞭"则透露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怀念之情。这里的“风流”指的是高雅、文雅的气质,而“遗鞭”则是比喻那些已经逝去的英雄事迹。

最后两句"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表达了诗人对军事行动的策略思考和历史地理知识。这里“扬舲北伐”意味着如果从石头城出发北上进攻,这是一个战略上的优势位置;而“举头即见长安”则形象地说明,从这样的一个高度和位置,只需抬头便能看到远处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彰显了石头城在军事和地理上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战略眼光,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旧之情。

作者介绍
史浩

史浩
朝代:宋   字:直翁   号:真隐   籍贯:明州鄞县   生辰:1106年—1194年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猜你喜欢

怀归呈同官

老去光阴易变迁,佳时常在泪痕边。

一寒休待绨袍惠,二顷须资负郭田。

邀客预留醅下酒,凭栏闲数渡头船。

此身更待烟萝去,放尽天游只醉眠。

(0)

问讯子忱游天台

落落贺吏部,萧萧湖海姿。

好山应自适,短棹得回迟。

花发庭中槛,香传舍外篱。

相思梅已谢,无处问归期。

(0)

休致后效乐天体

从来受性岂其天,遇物常随处处缘。

未病遽为辞职去,欲归亟引挂冠年。

冒寒须放寻梅步,更窘常留买药钱。

恩许天台遂幽筑,清风一棹送归船。

(0)

久雨三首·其三

一旬连夜雨,人物困泥中。

竹树侵书暗,横流趁路通。

灶烟薪更湿,檐溜耳难聪。

润逼衣襟重,何时日照东。

(0)

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一

客路逢寒食,划船闹水干。

娇云易得雨,暴冷不成寒。

白水连天去,繁桃触目看。

朝来有家信,稚子报平安。

(0)

聚景园看荷花

四山收尽一天云,水色天光冷照人。

面面荷花供眼界,顿如身不在凡尘。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