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轻寒渐觉加,霏微凉露湿窗纱。
雁声嘹亮砧声急,梅影参差竹影斜。
半幅云笺抄旧句,一炉松火煮新茶。
此中何物多清趣?几缕炉烟篆月华。
入夜轻寒渐觉加,霏微凉露湿窗纱。
雁声嘹亮砧声急,梅影参差竹影斜。
半幅云笺抄旧句,一炉松火煮新茶。
此中何物多清趣?几缕炉烟篆月华。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冬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冬夜画面。首句“入夜轻寒渐觉加”,写出了夜晚气温逐渐下降,轻微的寒冷感悄然而至。接着,“霏微凉露湿窗纱”描绘了露水轻轻打湿窗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雁声嘹亮砧声急”,通过雁鸣和急促的捣衣声,传达出季节更替和人们准备冬衣的忙碌。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将雁阵的高亢与砧声的低沉相结合,形成听觉上的层次感。接下来,“梅影参差竹影斜”则转向视觉,梅花与竹子的影子在月光下交错,增添了冬夜的静美和孤寂。
诗人进入室内,拿起“半幅云笺抄旧句”,沉浸在创作的雅兴中,同时“一炉松火煮新茶”,温暖的炉火与热茶相映,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情趣。最后,“几缕炉烟篆月华”以炉火上升腾的轻烟缭绕月色,进一步渲染出冬夜的清幽与宁静,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清趣之感。
整体来看,《冬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冬夜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诗意生活。
乱鸦送日,傍暮霭、片帆初卸。
正小阁衔杯,纹窗剪烛,好句云笺共写。
暗里吴波催人去,早梦落、松陵桥下。
怜酒晕未消,吟边犹记,夜阑情话。潇洒。
枫江骋望,水天如画。
认素袜明珰、词仙游处,还见秋容澹雅。
葭浦烟凉,蓼汀风细,娥月渐窥篷罅。
凭过雁、为说寒山此际,晚钟敲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