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潇湘间白碧。飞过寒香春欲湿。
仙人元自不知春,波愁绝。云愁绝。
弹到哀弦声更彻。沧海迢迢归未得。
却向人间凄独立。夜深不语奈情何,心无迹。
魂无迹。月落天空何处觅。
一片潇湘间白碧。飞过寒香春欲湿。
仙人元自不知春,波愁绝。云愁绝。
弹到哀弦声更彻。沧海迢迢归未得。
却向人间凄独立。夜深不语奈情何,心无迹。
魂无迹。月落天空何处觅。
这首《天仙子》以“宛仙属题墨水仙”为题,由清代诗人席佩兰所作。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水墨仙子在潇湘间翩翩起舞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想象。
首句“一片潇湘间白碧”,描绘了仙子所在环境的静谧与纯净,白与碧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飞过寒香春欲湿”一句,通过“寒香”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仙子的飘逸与神秘。春欲湿的描述,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情感的微妙暗示,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情感波动。
“仙人元自不知春,波愁绝。云愁绝。”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仙子的形象,她似乎与世隔绝,对人间的春色并无感知,只感受到波涛与云朵的愁绪。这种孤独与超然的态度,使得仙子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思考。
“弹到哀弦声更彻”则将画面转向了音乐的表达,仙子的琴声穿透了哀伤的弦线,声音更加响亮,仿佛是心灵深处情感的释放。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为后续的情感发展埋下了伏笔。
“沧海迢迢归未得,却向人间凄独立。”这两句描绘了仙子虽然身处广阔的大海之中,却无法回到自己的世界,只能独自面对人间的凄凉。这种孤独与无奈,加深了读者对于仙子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最后,“夜深不语奈情何,心无迹。魂无迹。月落天空何处觅。”表达了仙子在深夜里沉默不语,内心的情感无处寄托,连灵魂都仿佛失去了踪迹。随着月亮的落下,天空中再也找不到她的身影,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美感的仙子形象,以及她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与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情感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南州冬多温,一雪已可贵。
今年腊三白,故足苏品汇。
朝来并危栏,举酒聊自慰。
翩翩著客衣,漠漠乱云气。
圭璧满天地,造物初不费。
更邀二三友,晤赏见风味。
烛至仆尚更,酒苦饮亦既。
仍遣探梅花,已折南枝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