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横议起平民,从此人间事事新。
三五纲常收拾起,大家齐作自由人。
无端横议起平民,从此人间事事新。
三五纲常收拾起,大家齐作自由人。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俞樾在病中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理想化的想象。"无端横议起平民"描绘了一个突然间平民百姓开始积极参与公共讨论的场景,这可能是对当时社会变革的隐喻,暗示了民众意识的觉醒。"从此人间事事新"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全新局面的期待,认为社会将因此焕然一新。
"三五纲常收拾起"中的"三五"可能指的是儒家伦理中的"三纲五常",这些传统束缚被诗人视为需要摒弃的旧制度,暗示着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大家齐作自由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人平等、自由自在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社会进步和个人解放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束缚的质疑。作为清代文人,俞樾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他的时代观和价值观。
聚林园芳景,尽输韩圃陶篱。
任雨虐风饕,露凝霜压,丛木离披。
正色幽香不减,与冬兰、并秀结心知。
天赋花中名节,不教桃李同时。清奇。秋后尤宜。
浮卉尽、尚芬菲。称处士庭除,先生简册,声续吾伊。
便好竹间松下,擅晚芳、长伴岁寒姿。
懊恨携樽已晚,明年来把花枝。
卉木摇落如齿牙,红紫净尽无浮花。
秋芳俄从天上至,人世有香谁敢誇。
累累金粟叠为蕊,风韵别自成一家。
葱葱绿玉不改色,岁寒气节何以加。
滋荣岂但压众植,纤巧直可凌春华。
一枝才折闻四表,芬敷发达其无涯。
看花花好时亦好,到眼不觉忘声嗟。
君家乔木知几载,世世封植今弥嘉。
来章璀璨耀珠璧,行墨遒劲飞龙蛇。
我营小圃富灵种,丹犀列树尤豪奢。
虚堂中夜忽生白,扶疏清影来窗纱。
世间万事等尘土,何苦闭缩如藏蜗。
只今有酒烂醉广寒下,但恨无鼓可作渔阳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