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史·其二》
《读史·其二》全文
宋 / 于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世以燔经咎李斯,斯文兴丧岂关渠。

楚人未烈咸阳火,秦府犹存博士书。

吾道不随灰烬冷,残烟空锁帝王居。

独嗟先入收图籍,刀笔区区计亦疏。

(0)
翻译
世人把焚烧经书的责任归咎于李斯,文化的兴衰难道与他有关?
楚人没有在咸阳放火烧书,秦朝宫中仍有博士收藏的文献。
我们的道理不会因火焰而冷却,残留的烟火只封锁了帝王的居所。
只有感叹那些首先搜罗图书的人,他们的计谋仅限于保存文献而已。
注释
燔经:焚烧经典文献。
咎:责怪,归咎。
斯文:指文化、文献。
关渠:与他相关。
楚人:指楚国的人。
咸阳火: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
秦府:指秦朝皇宫。
博士书:古代官职,负责保管文献。
吾道:指作者或儒家之道。
帝王居:皇帝的住所,这里指皇宫。
图籍:图书和文献。
刀笔:古代指文案工作,此处暗指史官。
计亦疏:计划或策略不够周密。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石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表达。首句“世以燔经咎李斯”指出古人往往因为焚烧儒家经典而责备秦朝的李斯,表现了对于知识被摧毁的哀叹。接着,“斯文兴丧岂关渠”则表明诗人对秦代文化的消亡感到惋惜,并质疑是否与当时焚书有关。

“楚人未烈咸阳火,秦府犹存博士书”一句,通过对比楚国人民尚未经历过咸阳宫中大火的情景,而秦朝的府库内仍有保存的博士典籍,凸显了历史的残酷与知识的珍贵。

“吾道不随灰烬冷,残烟空锁帝王居”表达诗人坚持自我思想和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尽管周围环境已成废墟,但帝王曾经居住的地方仍被空气中稀薄的烟雾所笼罩。

“独嗟先入收图籍,刀笔区区计亦疏”则是诗人对那些早已被收录在史书中的知识和事件表示哀叹,同时感慨于自己对于这些历史记录的理解和把握还远远不够。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焚书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个人思想与历史记载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认识。

作者介绍
于石

于石
朝代:宋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猜你喜欢

寄陆太守子部

目极九江水,谁传双鲤鱼。

城当吴楚地,天逼斗牛区。

怀古云西驻,求贤榻左虚。

郡齐梅正发,岁晚意何如。

(0)

秋草鹡鸰诗送黄箴卿扶兄榇归闽·其五

长叹徒自伤,倏忽至旧疆。

大海跨飞鲸,举首见洛阳。

徘徊桥北岸,嘉树郁苍苍。

此树令所植,三五各成行。

昔我初往时,兄弟倚树傍。

今我远来归,舁柩独徬徨。

谁言见城社,忧思若可忘。

(0)

离合·其五承乏淄青将发有怀故人寓郡望姓字

漾漾黄河流,水声驰天末。

秋风吹高原,禾黍夕烟灭。

(0)

送林承熙太学归吴因简张幼于·其二

彩笔秋凋吴苑霜,张家客尽正彷徨。

何人直挟奚囊上,掣取南州挂壁床。

(0)

江口望鄱阳湖感事

十万楼船不得骄,洪波血立注青霄。

天弧一举旄头落,不似浔阳枉射鲛。

(0)

别江上人·其一

还将抖擞向风尘,一放声闻酒入唇。

莫笑野夫无所住,出山今是住山人。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