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庭残月凄凉白。纱窗掩映灯明灭。敧枕不成眠。
起来欲曙天。流光弹指误。何计教愁去。
强自学忘情。奈何情转生。
一庭残月凄凉白。纱窗掩映灯明灭。敧枕不成眠。
起来欲曙天。流光弹指误。何计教愁去。
强自学忘情。奈何情转生。
这首《菩萨蛮(其一)有感》由清代诗人张绉英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挣扎。
首句“一庭残月凄凉白”以月色的凄冷渲染出一种孤寂、哀婉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接着,“纱窗掩映灯明灭”描绘了一幅朦胧而略带神秘的画面,窗户后灯光忽明忽暗,仿佛是主人公内心情感波动的象征,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敧枕不成眠。起来欲曙天。”这两句直接揭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眠的状态,即使到了黎明时分也无法沉睡,暗示了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这种无法摆脱的失眠状态,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情感状态的理解。
“流光弹指误。何计教愁去。”在这两句中,诗人将时间的流逝比作“弹指”,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与不可挽回,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对于愁绪难以消散的无奈与困惑。“何计教愁去”则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摆脱愁绪的渴望与无助。
最后,“强自学忘情。奈何情转生。”这两句揭示了主人公试图通过自我克制来忘记情感,但最终却发现情感反而更加深刻。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既展现了主人公为摆脱情感困扰所做的努力,也反映了情感的顽强与难以抗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冲突与挣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人性的深度。
漳北遥开郡,泉南久罢屯。
归寻初旅寓,喜作旧乡邻。
好鸟鸣檐竹,村黎爱幕臣。
土音今听惯,民俗始知淳。
烽火无传警,江山已净尘。
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
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
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
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
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
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
醉宜藷蔗沥,睡稳木棉茵。
茉莉香篱落,榕阴浃里闉。
雪霜偏避地,风景独推闽。
辞国来诸属,于兹缔六亲。
追随情语好,问馈岁时频。
相访朝和夕,浑忘越与秦。
功成在炎域,事定有閒身。
词赋聊酬和,才名任隐沦。
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
白马紫金鞍,停镳过上兰。
寄言狭斜子,讵知陇道难。
赤坂途三折,龙堆路九盘。
冰生肌里冷,风起骨中寒。
功名志所急,日暮不遑餐。
长驱入右地,轻举出楼兰。
直去已垂涕,宁可望长安。
匪期定远封,无羡轻车官。
唯见恩义重,岂觉衣裳单。
本持躯命答,幸遇身名完。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
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
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承天之神。
兴甘风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既安且宁。
维予一人某敬拜下土之灵。维某年某月上日。
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
惟予一人某敬拜迎于郊。
以正月朔日迎日于东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