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金陵而来,凭江城望去,但有白云,那见当年吹笛者;
谁将仙居复创,倘学士重临,欲题黄鹤,再能打碎斯楼乎。
我向金陵而来,凭江城望去,但有白云,那见当年吹笛者;
谁将仙居复创,倘学士重临,欲题黄鹤,再能打碎斯楼乎。
此联以黄鹤楼为背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对比手法,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上联“我向金陵而来,凭江城望去,但有白云,那见当年吹笛者”描绘了一幅历史的画卷,诗人仿佛穿越时空,从金陵(南京)来到江城(武汉),只见白云悠悠,却不见昔日吹笛之人,暗含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下联“谁将仙居复创,倘学士重临,欲题黄鹤,再能打碎斯楼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仙居复创,意味着对美好事物的重建,而学士重临,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期待。然而,“再能打碎斯楼乎”一句,又在看似乐观的期待中流露出一丝悲观,暗示即使重建辉煌,也难以完全恢复往日的风采,体现了对历史不可逆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此联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过去与未来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