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为乾坤扫积阴,万言忠愤上穹临。
相嗔平地风波恶,主圣如天雨露深。
葛藟尚为庇根计,戎葵难改向阳心。
明时安肯寻斤斧,自古高材出邓林。
欲为乾坤扫积阴,万言忠愤上穹临。
相嗔平地风波恶,主圣如天雨露深。
葛藟尚为庇根计,戎葵难改向阳心。
明时安肯寻斤斧,自古高材出邓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次君畴洪卿韵送宗学赵优奏》。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欲为乾坤扫积阴,万言忠愤上穹临。" 这两句表明诗人有着清除天地间不公正义、倾诉万千忠诚之志的宏伟抱负。在这里,“乾坤”象征宇宙间的对立与和谐,而“积阴”则是那些需要被扫除的不良势力。诗人以“万言”来形容其内心的强烈情感,通过上达天庭(穹临),表现出作者渴望将自己的忠诚之心传递给最高统治者。
"相嗔平地风波恶,主圣如天雨露深。"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和一个理想中的君主形象。其中,“相嗔”指的是人们之间的互相嫉恨,而“平地风波恶”则是这种不满与仇视在社会上的表现。而“主圣如天雨露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的理想化描绘,希望其像自然界中的雨水一样宽厚和深远。
"葛藟尚为庇根计,戎葵难改向阳心。" 这两句中,“葛藟”指的是野草,而“庇根计”则是保护根本之意。这里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国家基础稳固的关切。而“戎葵难改向阳心”则是在说那些坚韧不拔、难以改变的人性,虽然如同向日而生(向阳)的植物,但内心却难以真正转变。
"明时安肯寻斤斧,自古高材出邓林。"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上的英杰人物的赞美与怀念。其中,“明时”指的是明白、光明的时代,而“安肯寻斤斧”则是在说在这样的时代中能否找到那些能够治理天下的英才。而“自古高材出邓林”则是从历史角度肯定了那些杰出的材料(人才)总是能够脱颖而出,就像森林中的高大树木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与君主的向往,以及对于个人抱负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