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亭下卧晴虹,两瀑交流雪喷洪。
已许银灯观浚壑,未瞻秋月印长空。
龙盘修榜千峰霁,金吼霜钟半夜风。
念我宿根惟德本,为除冥障与心通。
昙花亭下卧晴虹,两瀑交流雪喷洪。
已许银灯观浚壑,未瞻秋月印长空。
龙盘修榜千峰霁,金吼霜钟半夜风。
念我宿根惟德本,为除冥障与心通。
此诗描绘了石桥游览时所见之景,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
首联“昙花亭下卧晴虹,两瀑交流雪喷洪”,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桥下的景象:在阳光照耀下,昙花亭仿佛沉睡于一片晴朗的彩虹之中;而两道瀑布则如同雪白的喷泉,汇聚交融,气势磅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含着一种静谧与动态的和谐之美。
颔联“已许银灯观浚壑,未瞻秋月印长空”,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人想象着在夜晚,银色的灯光照亮深邃的山谷,而秋天的明月则映照在广阔的天空中,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宁静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颈联“龙盘修榜千峰霁,金吼霜钟半夜风”,通过龙盘绕在高耸的山峰上,以及霜钟在深夜发出金光般的响声,进一步渲染了石桥周围环境的壮丽与神秘。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感悟。
尾联“念我宿根惟德本,为除冥障与心通”,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和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修身养性,去除内心的障碍,才能达到心灵的通透与和谐。这一联将自然景观的描写与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景交融”与“物我合一”的艺术手法。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石桥游览时所见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与追求。
我诗苦艰涩,蹇步太行巅。
笔乾砚欲裂,何地觅涌泉。
巧匠愧傍观,袖手不能前。
敝帚徒自珍,捧心岂成妍。
辟舍不获命,属鞬试周旋。
君诗巧层出,浥露晨花鲜。
前辈借波澜,后生敢并缘。
平生程不识,毁不直一钱。
五色烂摩尼,八音和相宣。
挹袂庾开府,拍肩杨盈川。
每发必中的,矢脱无空弦。
我盖三复之,飘飘意欲仙。
此计太冷淡,浪费五彩笺。
不如醉红裙,且听歌喉圆。
况当荷倾盖,莫待栗过拳。
徐看骑鲸伯,一斗挥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