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参天翠作堆,云中石栈为谁开。
楼台正倚双峰起,香火曾瞻四祖来。
霜重静闻秋子落,风高愁听晓猿哀。
当年松上花何似,五叶依然映紫苔。
古木参天翠作堆,云中石栈为谁开。
楼台正倚双峰起,香火曾瞻四祖来。
霜重静闻秋子落,风高愁听晓猿哀。
当年松上花何似,五叶依然映紫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古木、翠绿的山峰和云中的石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楼台与双峰相倚,香火升腾,四祖曾在此地显现,展示了诗人对于佛教或道家修行之地的崇敬。
霜重时分,秋风中落叶的声音清晰可闻;风高时,那哀伤的猿啼声也似乎穿透了晨雾。这些细节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象,也传达了一种深远的情感和哲理。
最后两句“当年松上花何似,五叶依然映紫苔”中,“当年”的表述引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而“五叶依然映紫苔”则是对自然界永恒不变之物的描绘和赞颂。这里的“五叶”可能指的是松针,或其他某种植物,通过这种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中那些不为世事所动、永远静默守护着古老记忆的事物的敬仰。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王之道在宋代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成就。
茶余酒后。怅人醉绮筵,偏难分手。
里是比肩,玉树珊瑚交枝秀。离怀无计留长昼。
只此意、卿无相负。一声珍重,贻君芍药,最难销受。
能否。常圆不缺,比明月十五,团圞时候。
宿愿未酬,一霎风轮催人骤。痴心已逐驴蹄走。
望前路、更番低首。归来重上旗亭,不堪贳酒。
莽秋怀无际,又孤艇,石头城。
看风猎牙旌,霜沈朔吹,萧飒堪惊。鸥群。
乱翻雪羽,掠寒涛、欢舞逐船行。
故国周遭山色,新塘日夜潮声。残兵。剑底抚馀生。
往事感东征。念磊落勋名,循环劫烧,天意难凭。
惊魂。畏闻鼙鼓,任千畴、衰草罢春耕。
极目荒荒波路,一丸海月孤明。
落叶虫吟,疏花鸟度,人病孤馆。
拄杖看云,剪镫话雨,心事遥山远。
萧辰野吹,严更戍鼓,独自怎生听惯。
念当前、茫茫百感,朅来尽成凄断。
伤心十载,仓皇北顾,到此谷迁陵变。
瘦柳荒宫,衰兰故岸,坐见蓬三浅。
白头如许,青山何在,不信岁寒犹恋。
夜深但、梁间燕子,暗闻细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