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承庭训崇基督,长习英文赴上都。
识破攻心原诈术,便甘违教返迷途。
弥留不易无神论,慰藉何劳续命符。
抛却牙牌休再抹,梦中犹恐笑愚夫。
幼承庭训崇基督,长习英文赴上都。
识破攻心原诈术,便甘违教返迷途。
弥留不易无神论,慰藉何劳续命符。
抛却牙牌休再抹,梦中犹恐笑愚夫。
这首诗《悼亡八首(其三)》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女诗人吴妍因所作,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反思。
首句“幼承庭训崇基督”,描绘了诗人自幼在家庭的教育下,信仰基督教的情景。接着“长习英文赴上都”则展现了她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经历,以及可能前往外国求学或工作的经历。这两句通过个人的成长背景,为后续情感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识破攻心原诈术,便甘违教返迷途。”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诗人通过“识破”和“违教”的行为,揭示了对信仰的深刻思考与转变。这里的“攻心”可以理解为外界对信仰的诱惑或挑战,“诈术”则暗示了某些不真实的引导。诗人选择违背原先的信仰,回归到自己认为更真实、更符合内心的道路,体现了她对自我认知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
“弥留不易无神论,慰藉何劳续命符。”这两句描述了诗人面对生命终结时的态度,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轻易接受无神论的观点,而是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慰。这里“续命符”可能象征着对生命的执着或对某种外在力量的依赖,而诗人的态度则是更加内省和独立。
“抛却牙牌休再抹,梦中犹恐笑愚夫。”最后一句以幽默而略带讽刺的方式结束全诗。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被过去的观念束缚,不要轻易地嘲笑那些曾经迷失方向的人。这句话既是对自己的反思,也是对世人的警醒,强调了成长与自我救赎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信仰、死亡等重大主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我认知和精神追求的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