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诸公者,乃狂歌未已,离歌又促。
仆本恨人臣已老,怕听将归丝竹。
捩柂秋空,发船月夜,浊浪堆银屋。
我行去作,荆南山下樵牧。
被酒膝席相呼,人生长聚,那得同麋鹿。
欢伯却输愁鬼厚,只是与人追逐。
天若有情,地如埋恨,此会何难续。
他时念我,杜陵男子萧育。
此诸公者,乃狂歌未已,离歌又促。
仆本恨人臣已老,怕听将归丝竹。
捩柂秋空,发船月夜,浊浪堆银屋。
我行去作,荆南山下樵牧。
被酒膝席相呼,人生长聚,那得同麋鹿。
欢伯却输愁鬼厚,只是与人追逐。
天若有情,地如埋恨,此会何难续。
他时念我,杜陵男子萧育。
这首诗是清代陈维崧所作的《念奴娇》,以“曹顾庵王西樵邓孝威沈方邺汪舟次季希韩李云田兄散木皆有送余归阳羡词作此留别”为题,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的感慨。
开篇“此诸公者,乃狂歌未已,离歌又促”,诗人以“诸公”称呼友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重和不舍之情。接着“仆本恨人臣已老,怕听将归丝竹”,诗人自述年岁已高,害怕听到友人即将离去的音乐,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捩柂秋空,发船月夜,浊浪堆银屋”,描绘了友人离别时的场景,秋空之下,船只启程,月光下的江面波涛汹涌,如同银屋堆积的浊浪,营造出一种离别的凄美氛围。
“我行去作,荆南山下樵牧”,诗人想象自己离开后,友人们在荆南山下过着平凡而自由的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的羡慕和对自由的向往。
“被酒膝席相呼,人生长聚,那得同麋鹿”,诗人回忆与友人饮酒畅谈、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光,感叹人生短暂,希望未来能再次相聚,如同麋鹿般自由自在。
“欢伯却输愁鬼厚,只是与人追逐”,诗人以“欢伯”(酒)比喻欢乐,但指出即使欢乐也无法驱散内心的愁绪,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和对友情的珍视。
“天若有情,地如埋恨,此会何难续”,诗人设想如果天地有情,那么这次离别之后的相聚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和对友情的执着。
最后,“他时念我,杜陵男子萧育”,诗人以杜陵男子萧育自比,表达了对未来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牵挂,希望将来能再次相聚,共同回忆这段深厚的友谊。
整首词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