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访高人至,开门松雪残。
春光到薝卜,客况寄旃檀。
白发风前短,青山江上寒。
东归定花发,谁共把杯看。
偶访高人至,开门松雪残。
春光到薝卜,客况寄旃檀。
白发风前短,青山江上寒。
东归定花发,谁共把杯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隐士的情景,以及对自然与禅宗精神的感悟。首句“偶访高人至,开门松雪残”展现了一幅静谧而清冷的画面,访友偶至,门开之际,松枝上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营造出一种冬末春初的氛围。接着,“春光到薝卜,客况寄旃檀”两句,将视线转向室内,春日的阳光似乎也带着禅意,洒在薝卜(即佛手柑)之上,而客人的心境则仿佛融入了庄严的旃檀香中,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白发风前短,青山江上寒”进一步描绘了访客的形象和周围的环境,白发在风中显得更加短促,青山与江水在寒气中更显苍茫,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孤寂。最后,“东归定花发,谁共把杯看”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孤独感,想象着春天到来时,东归的路上花朵盛开,却无人共享这美景与欢聚之乐,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与对友情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访友过程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独特追求。
大道如衣食,六经所耕桑。
家传易春秋,未易相秕糠。
久种终不穫,岁晚嗟无粮。
念此坐叹息,追飞及颓阳。
天公亦假我,书成麟未伤。
可怜陆忠州,空集千首方。
何如学袁盎,日把无可觞。
兄诗有味剧隽永,和者仅同如画影。
短篇泉冽不容挹,长韵风吹忽千顷。
经年淮海定成集,走书道路未遑请。
相思半夜发清唱,醉墨平明照东省。
南来应带蜀冈泉,西信近得蒙山茗。
出郊一饭欢有馀,去岁此时初到颍。
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
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
累以二孀女,辛勤具糇粮。
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
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
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
力耕当及春,无为久南方。
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