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辙来寻昔岁题,恍然前世意犹迷。
荒庭老树半空腹,坏塔野禽争暮栖。
晚学尽惊新使节,残僧时认旧沙弥。
松房自出成何事,二十馀年东复西。
迂辙来寻昔岁题,恍然前世意犹迷。
荒庭老树半空腹,坏塔野禽争暮栖。
晚学尽惊新使节,残僧时认旧沙弥。
松房自出成何事,二十馀年东复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与孤寂的意境,通过对昔日旧景的追寻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迂辙来寻昔岁题"一句,透露出诗人重游旧地,寻找过去所留下的痕迹之情怀;"恍然前世意犹迷"则表明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记忆仍旧模糊而难以捉摸。
接下来的两句,"荒庭老树半空腹,坏塔野禽争暮栖",通过对荒废庭院和残破塔楼的描写,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迁。古老的树木在空旷的大地上屹立,而野生的小动物们在残缺的塔尖寻找栖息之所,这一切都烘托出一种萧瑟而寂静的氛围。
"晚学尽惊新使节,残僧时认旧沙弥"一句,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事物更迭的感慨。"晚学"指的是年老时才开始学习,这里的"尽惊"意味着对新的使命或责任感到震惊;而"残僧"则是对曾经所属寺院的回忆,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重新认识那些旧日的沙弥(佛教中的初学弟子),显示出一种对于过往岁月的追念与感伤。
最后两句"松房自出成何事,二十馀年东复西",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轨迹的反思。"松房"可能指的是寺院中的住所,而"自出"则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出现或发生;"成何事"是对自己一生所为、何去何从的一种迷茫与困惑。"二十馀年东复西"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往复无常的无奈感受,仿佛在时光的河流中漂泊不定。
整首诗通过对旧日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怀旧情怀,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力与哀愁。
寥寥禅诵处,满室虫丝结。
独与山中人,无心生复灭。
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杳杳暮猿深,苍苍古松列。
玩奇不可尽,渐远更幽绝。
林暗僧独归,石寒泉且咽。
竹房响轻吹,萝径阴馀雪。
卧涧晓何迟,背岩春未发。
此游诚多趣,独往共谁阅。
得意空自归,非君岂能说。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