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书夜半至,主者不能发。
星辰稍低回,万里收落月。
平明宣帝词,轸虑极惨怛。
所忧在愆阳,雨泽嗟久竭。
周王望云汉,汤后讼女谒。
又闻泰一驭,已驻黄金阙。
所至为福祥,行当扫灾孽。
因兹肆大眚,洗涤如海阔。
上刑脱窀穸,轻系弛缧绁。
生还今可期,向者或长诀。
欢呼满行道,感泣有白发。
苟非皇恩深,安得汝辈活。
千城聚和气,散作连天雪。
敕书夜半至,主者不能发。
星辰稍低回,万里收落月。
平明宣帝词,轸虑极惨怛。
所忧在愆阳,雨泽嗟久竭。
周王望云汉,汤后讼女谒。
又闻泰一驭,已驻黄金阙。
所至为福祥,行当扫灾孽。
因兹肆大眚,洗涤如海阔。
上刑脱窀穸,轻系弛缧绁。
生还今可期,向者或长诀。
欢呼满行道,感泣有白发。
苟非皇恩深,安得汝辈活。
千城聚和气,散作连天雪。
此诗《十一月二十日德音》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描绘了皇帝深夜收到诏书后的反应以及其对国家福祉的深切忧虑。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皇帝对干旱问题的关切,以及他希望通过祭祀天地神灵来祈求降雨,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决心。
首句“敕书夜半至,主者不能发”描绘了诏书在深夜送达的情景,暗示了紧急与重要性。接着,“星辰稍低回,万里收落月”运用自然景象的变化,烘托出夜晚的宁静与庄严,同时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
“平明宣帝词,轸虑极惨怛”描述了皇帝在清晨宣读诏书时的悲痛心情,体现了他对国家困境的深切忧虑。接下来,“所忧在愆阳,雨泽嗟久竭”点明了皇帝担忧的是旱灾,表达了对干旱问题的严重关切。
“周王望云汉,汤后讼女谒”引用了古代君王祈雨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皇帝希望通过祭祀来求雨的决心。“又闻泰一驭,已驻黄金阙”则暗示了皇帝将进行更隆重的祭祀活动,以期得到神灵的庇佑。
“所至为福祥,行当扫灾孽”表达了皇帝希望通过祭祀活动带来福祉与祥瑞,清除灾难的愿望。“因兹肆大眚,洗涤如海阔”说明了皇帝将采取大规模的赦免措施,以减轻民众的负担。“上刑脱窀穸,轻系弛缧绁”则指出了皇帝将宽恕犯人,释放囚犯,体现了仁政的一面。
最后,“生还今可期,向者或长诀”表达了皇帝的希望,即通过这些举措,人们能够重获自由,生活有望改善。“欢呼满行道,感泣有白发”描绘了民众听到消息后的欢欣与感激之情。“苟非皇恩深,安得汝辈活”强调了皇帝的仁慈与恩泽。“千城聚和气,散作连天雪”则象征着全国上下和谐共处,一片祥和,最终迎来丰年。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皇帝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他为解决干旱问题所采取的积极行动,体现了儒家治国理念中的仁政思想。
胭脂山头平劈破,一道长溪此中过。
匠人十万斧凿功,疑是六丁天所课。
危桥挂空若生成,石壁千仞开锦屏。
两边罗列八九里,吴艎蜀艑西东征。
四方职贡纷联络,扬子大江风浪恶。
九重宵旰劳圣心,特策有司亟兴作。
左通银墅右沙河,滔滔湛湛皆恩波。
可怜伊昔六代时,无有及斯竟若何。
老臣挟书朝帝所,拭目奇观喜欲舞。
稽首作歌颂神武,磨厓镌刻昭万古。
溪山渔隐高贤笔,故物重归劫后难。
日月丽天先圣作,烟云随化达人观。
空庵松影逃兵外,沧海桑痕入卷端。
千载惠泉谈韵事,此图曾属旧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