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柴廷玉静得》
《送柴廷玉静得》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烂柯峰下碧溪云,元自龟山一派分。

罗仲素初同此脉,朱元晦始张吾军。

傥知柴氏潜心学,未数徐魁径畈文。

近喜识荆静得老,名家知道更多闻。

(0)
翻译
在烂柯峰下,碧绿的溪水之上飘荡着白云,它原本是从龟山的一脉分支而来。
罗仲素最初与这条山脉相连,朱元晦开始在这里建立我们的势力。
如果知道柴氏曾专心致志地学习,那么他的成就就不只是徐魁径畈的文采所能比拟。
最近我欣喜地结识了一位名叫荆的贤者,他静静地积累智慧,名家的见识让我耳目一新。
注释
烂柯峰:指传说中的仙人烂柯的地方。
碧溪云:清澈溪流上的白色云雾。
龟山:具体地理位置,可能象征着古老的源头。
罗仲素:历史人物,可能与地理脉络有关。
朱元晦:又名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
柴氏:未知的具体人物,可能指历史上有学问的人。
徐魁径畈:可能是一个地名或人的姓氏,与学问相关。
荆:诗中提到的新朋友。
名家:有名望的学者或专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敬意。开篇“烂柯峰下碧溪云”即设定了一种宁静而又壮丽的画面,烂柯峰之下,碧溪流过,其间弥漫着轻盈的云雾,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紧接着“元自龟山一派分”表明这条碧溪源自龟山,而诗中的“一派”则不仅指溪水,也暗示了文化或学术的一脉相承。罗仲素和朱元晦都是唐代的著名文学家,诗人提及他们,是在强调自己所处的文化传统。

下文“傥知柴氏潜心学”转向对朋友柴廷玉静得的赞美之辞,“潜心”表明柴氏在学问上的用心和深度,而“未数徐魁径畈文”则是在说柴氏虽然不像徐魁那样才华横溢,但他的学问却是实实在在,不事虚夸。

结尾两句“近喜识荆静得老,名家知道更多闻”,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新近的认识和欣赏,同时也预示着柴氏将会被更多的名门望族所认知,他的学问和才华将会传播开去。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一种高洁的情操和深厚的情谊。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吾生

吾生少壮时,穷力在经教。

一心融万境,颇亦能致效。

老来更脱略,山水随所乐。

今成信手棋,胜负不复校。

(0)

汤婆

野翁有汤婆,爱逾美淑姬。

视之若彭亨,虚中而无为。

冬日则饮汤,身唯一衲随。

曾不涴脂粉,简洁良易资。

终宵暖吾足,贞静无邪思。

德音之所同,可作偕老期。

誓不中道绝,若彼氓蚩蚩。

作诗以遗婆,婆听当勿疑。

(0)

石室

石室静而深,青山迭相映。

且无笼槛羁,颇适猿鸟性。

外物俱弃捐,内尘亦清净。

人莫来扣门,惊回老僧定。

(0)

送人之蜀

佳友相辞去,西游卒未还。

单车行数月,万水与千山。

雨雪年华晚,烟尘道路艰。

莫教音信绝,添我鬓毛斑。

(0)

春谷

春谷行难尽,鸡声忽一家。

溪流随雨涨,崖树受风斜。

竹地偏生菌,桐阴正养茶。

老翁年八十,不识有纷华。

(0)

武康道中

又过防风旧国西,客怀烟景两凄凄。

青山环绕疑无路,白水分流尽入溪。

竹外野祠荒甃缺,柳边渔户草庐低。

萍蓬漂转成何事,不及林猿有定栖。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