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溪翁斸草根,晚炊儿女带啼痕。
斜阳燕语兴亡事,阴雨鬼号新旧魂。
战伐不闻烽火息,诛求惟见简书存。
艰难负米归无日,夜雨青灯梦倚门。
白发溪翁斸草根,晚炊儿女带啼痕。
斜阳燕语兴亡事,阴雨鬼号新旧魂。
战伐不闻烽火息,诛求惟见简书存。
艰难负米归无日,夜雨青灯梦倚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翁在白发苍苍的年纪,辛勤劳作于溪边,挖掘草根以维生。他的儿女们在傍晚时分带着哭泣的脸庞归来,炊烟袅袅中透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夕阳下,燕子的呢喃似乎在述说着历史的兴衰,而阴雨中鬼魂的哀号又让人联想到新旧生命的更迭。
诗人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战争烽火并未停息,苛捐杂税却如影随形,百姓们的苦难只能从简陋的文书记录中窥见。生活的艰难使得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们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家园,夜晚的雨声伴着昏黄的青灯,他们在梦中仍倚门期盼着团聚。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老翁一家的遭遇,展现了元末明初动荡时期底层人民的困苦与期待,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