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董两峰应举》
《送董两峰应举》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小年同砚席,惜别自依依。

此日献书去,何时负弩归。

亦知予偃蹇,不共尔翻飞。

为报吾翁道,于今战胜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的《送董两峰应举》。诗中充满了对友人董两峰赴试的深情厚谊与勉励之情。

首联“小年同砚席,惜别自依依”,描绘了两人从小一起学习,如今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小年,指幼年;砚席,借指读书学习的地方。通过这一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共同期待。

颔联“此日献书去,何时负弩归”,表达了对友人赴试的鼓励和支持。献书,即参加科举考试;负弩归,则是考取功名后衣锦还乡的意象。这两句既是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也暗含了对友人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实现个人理想的期许。

颈联“亦知予偃蹇,不共尔翻飞”,则流露出对友人未来可能遭遇挫折的担忧,同时也表达出自己虽不能一同飞翔,但依然会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偃蹇,意为困顿、不得志;翻飞,则比喻自由飞翔、事业有成。这里既有对友人个人命运的关切,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感。

尾联“为报吾翁道,于今战胜肥”,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报翁道,意为向父亲报告好消息;战胜肥,可能是对友人取得成功后的形象描述,暗示友人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生活也更加富足。这句诗以诙谐的语言,传达了对友人成功的喜悦和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朋友的深切期望。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分路铺

午爨来分路,青山四面围。

凭诗记幽绝,千里此中归。

(0)

赠黄徵士

卧疴白云中,苦心正怀旧。

忽枉故人盼,青山得携手。

晴窗坐南薰,薄言劝春酒。

眷然惜离群,问答殊未久。

荒村多寂寥,还能重来否。

(0)

寄李太亨太守

会面京华两过秋,又从海岱望扬州。

澄清志操知吾劣,出守声名觉子优。

华馆定閒徐孺榻,清池谁共李膺舟。

如何千里音书绝,不信交游是白头。

(0)

舟中偶成

舟中如斗室,坐卧觉心清。

闭户嫌风冷,推篷爱日明。

偶思前世事,因见古人情。

自顾知何益,诗书浪得名。

(0)

滞风雨采石有怀尹自道同知·其二

谪仙祠下杏花残,孤客维舟倚暮寒。

相好相思不相见,满江风雨夜漫漫。

(0)

题梅送廖子谟·其二

送行折赠一枝梅,想见家林次第开。

解绂何时共归去,岁寒花底共衔杯。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