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衾孤枕兴萧然,况是清明到客边。
千里有家凭远信,一春多病但高眠。
梨花淡月秋千影,杨柳东风蜡炬烟。
总是少年行乐处,只今惆怅酒尊前。
小衾孤枕兴萧然,况是清明到客边。
千里有家凭远信,一春多病但高眠。
梨花淡月秋千影,杨柳东风蜡炬烟。
总是少年行乐处,只今惆怅酒尊前。
这首明代诗人童轩的《客中清明感怀》描绘了作者在异乡度过清明节时的孤寂心情。首句“小衾孤枕兴萧然”,通过“小衾”和“孤枕”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清冷夜晚的孤寂,情绪落寞。接着,“况是清明到客边”进一步强调了节日氛围与身处他乡的矛盾,加重了思乡之情。
“千里有家凭远信”表达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只能依靠书信维系联系,流露出深深的无奈。诗人因“一春多病但高眠”而无法亲身回家,只能选择高卧床榻,消磨时光。接下来两句“梨花淡月秋千影,杨柳东风蜡炬烟”,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梨花、淡月、秋千和杨柳等景象,营造出凄清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最后两句“总是少年行乐处,只今惆怅酒尊前”,诗人回忆起往昔青春年少时的欢乐时光,如今却只能借酒浇愁,流露出对逝去岁月和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与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细腻地刻画了客居清明的孤寂与感伤。
嘉菊何太晚,十月才黄花。
既晚好何益,三嗅良可嗟。
开日乃佳节,芳樽对年家。
今夕苟不饮,如此黄花何。
潜涧家风不芜没,禅讲诜诜尽瓜葛。
如今更有奇儿孙,云水飘然继衣钵。
径山禅伯僧中龙,向来名节真无双。
我昔题诗已推许,两度相逢不曾语。
子今此行真得师,扫除妄想叩深机。
我待衣冠挂林下,迟子归来话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