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骨如山血未乾,补疮遮眼肉都剜。
向来手诏真哀痛,间者人言已治安。
夜访宰臣忧卧榻,昼延学士论危竿。
祖宗全盛犹如此,半壁江风面面寒。
战骨如山血未乾,补疮遮眼肉都剜。
向来手诏真哀痛,间者人言已治安。
夜访宰臣忧卧榻,昼延学士论危竿。
祖宗全盛犹如此,半壁江风面面寒。
这首诗描绘了战事的残酷与国家的艰难处境。首句"战骨如山血未乾"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出战场的惨烈和士兵们的牺牲,鲜血淋漓的战骨堆积如山,尚未干涸。第二句"补疮遮眼肉都剜"进一步刻画战争的无情,形容为了疗治伤口甚至不惜切肤之痛。
诗人通过"向来手诏真哀痛"表达了对朝廷上层对战事的忧虑和悲痛之情,他们虽然发布诏书表达哀痛,但现实的严峻并未因此而改变。"间者人言已治安"暗示了民间对于局势的不安,人们虽然期盼安宁,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夜访宰臣忧卧榻,昼延学士论危竿"两句,写出了统治者彻夜难眠,白天还要与学者讨论国家的安危,显示出他们的焦虑和责任感。"危竿"一词寓指国家的存亡如同一根摇摇欲坠的竹竿,随时可能倾覆。
最后两句"祖宗全盛犹如此,半壁江风面面寒"以祖宗盛世的回忆与当前的衰败景象作对比,感叹即使在祖宗全盛时期,也感受到如今半壁江山的凄凉,江风吹过,寒意刺骨,寓意国家的衰落和人心的寒冷。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社会创伤,以及统治者和知识分子面对危机的无奈与忧虑,展现了宋末元初动荡时期的复杂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