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转孤峰外,霞明仙苑边。
瑶华开几世,丹灶闭多年。
洞古云长合,堂虚日独悬。
登临有王烈,共咏紫芝篇。
径转孤峰外,霞明仙苑边。
瑶华开几世,丹灶闭多年。
洞古云长合,堂虚日独悬。
登临有王烈,共咏紫芝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与友人王少参一同游览清虚观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虚观的幽静与神秘。首句“径转孤峰外”,以动态的视角引入,仿佛引领读者跟随诗人脚步,穿越曲折的小径,最终抵达孤峰之外的清虚观。接着,“霞明仙苑边”一句,运用了色彩对比,将霞光与仙苑相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瑶华开几世,丹灶闭多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清虚观的历史悠久和神秘气息。瑶华,象征着珍贵的宝石或美好的事物,这里指代清虚观中的珍稀之物;丹灶,则是炼丹之处,暗示了清虚观曾有过修道炼丹的活动。这两句通过时间的跨度,表达了对清虚观历史的追忆与敬仰。
“洞古云长合,堂虚日独悬”则描绘了清虚观内景的静谧与空灵。洞古,意味着洞穴古老而深邃;云长合,形容云雾缭绕,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神秘感;堂虚,指殿堂空旷,日独悬,日光独自悬挂于空中,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与光线的独特。
最后,“登临有王烈,共咏紫芝篇”点明了此次游览的参与者,以及他们共同的感受与体验。王烈,可能是指王少参,也可能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王烈,这里借以表达对清虚观的崇敬之情。共咏紫芝篇,既是对清虚观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古代高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清虚观的自然之美、历史之深和人文之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对月愁眠,看花懒起,瘦损东风人面。
药鼎茶铛,春与病魔相伴。
过宿雨、犹带轻寒,喜朝旭、乍回新暖。
且消凝、扫室焚香,开帘飞出画梁燕。
琴书还自点检。闲煞鞠通脉望,芸笺湘管。
寂寞韶华,弹指艳阳更换。
歌宛转、红杏妆残,舞袅娜、绿杨烟软。
恁无言、似讳多情,曲栏时倚遍。
万峰环绕西湖,一楼临水延空翠。
花明柳亸,名姝国士,一双同倚。
春梦回头,秋风信杳,彩鸾长逝。
把碧涨三篙,落红万点,都化作、伤心泪。
留下云笺密字。念征人、封成未寄。
絮仿仙才,花传小影,钟情如此。
驰骤风云,飘零琴剑,河阳憔悴。
倩良工画了,新诗题遍,唤芳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