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高低尽挂灯,黄庐经过独谁醒。
人间共有今宵乐,灯下谁同老大行。
长剑倚天空耿介,鳌山出海亦崚嶒。
诸乡近日多营窟,明月分光照未曾。
楼阁高低尽挂灯,黄庐经过独谁醒。
人间共有今宵乐,灯下谁同老大行。
长剑倚天空耿介,鳌山出海亦崚嶒。
诸乡近日多营窟,明月分光照未曾。
这首《元宵》由明代诗人区越所作,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与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首句“楼阁高低尽挂灯”,以“尽挂灯”三字生动地展现了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的场景,楼阁高低错落,每一处都悬挂着彩灯,营造出一种喜庆而神秘的氛围。
“黄庐经过独谁醒”一句,通过对比“黄庐”(可能指富贵人家的住宅)与“独谁醒”的孤独感,反映了元宵节虽是全民欢庆的节日,但每个人内心的感受却各不相同,有的人在热闹中寻找乐趣,有的人则在孤独中反思自我。
“人间共有今宵乐,灯下谁同老大行”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在元宵之夜,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在享受节日的欢乐,但“灯下谁同老大行”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孤独,即使在热闹的场合,也难以找到真正能共度时光的人。
“长剑倚空,耿介”一句,诗人以“长剑”自比,表达了一种独立不羁、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状态。“长剑倚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超脱,“耿介”则强调了其正直不阿的品格。
“鳌山出海,亦崚嶒”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鳌山”(传说中的神山)比作海上之山,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期间人们搭建的大型灯饰或装饰品,如同山峰般壮观,同时也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诸乡近日多营窟,明月分光照未曾”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在元宵节的欢乐背后,社会上存在着各种问题与矛盾,但无论环境如何,明月的光辉总是能够照亮人心,给人以希望与指引。
综上所述,《元宵》一诗通过对元宵节盛况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青莲葬尸鱼腹里,少陵复作饫死鬼。
可笑亘古两诗人,死亦古今绝无比。
刘呴小儒不足责,余意端嗤宋公子。
阻水一篇岂未见,荒唐亦复沿旧史。
悲哉此老入暮年,君民泪尽江湘沚。
稷契功名付浩叹,老丑向人嗟可耻。
新知济济遍海内,寒暄不救沟壑死。
牛肉白酒致荒江,快啖苦觉人情美。
岂知贤令好礼教,后人顾将鸩毒视。
嗟嗟忌刻实天意,巨妄诬贤小者耳。
君不见东山太白女无归,宗武湖湘为乞儿。
豫盗蜀盗次第平,辕门大旗马一鸣,诸将股栗以膝行。
误谓虎仙利可啖,贻二千币银酒枪。
满速儿翻哈密城,尚书齮龁挟隙生。
构之内竖竖不信,置酒交情使窃听。
醉骂叱咤声洪钟,屏间隐蔽颊发红。
并力怂恿落其职,群盗闻之动颜色。
山河誓券不旌功,一死英雄魂报国。
茕茕二妾守空庐,天寒日暮无衣食。
龙头觺觺鼎一足,左班文臣罪名六。
泣拜亲墓悬为图,忠孝者妻给象奴。
奴索钗钏意在酒,绐之使出挈家走。
淮清桥下水阴阴,呕血于石成观音。
何乃愁惨状,舁至夫祠屹相向。
魂兮魂兮罗刹矶,江豚拜浪鱼腹肥,亦有血痕红裹旧朝衣。